节后返程核酸检测高峰又要来了!“要对我们手中的每一个检测标本负责”

都市快报推荐

都市快报讯 这个春节,杭城各大医疗机构一批又一批“大白”逆行的身影,感动了无数人。

阴冷潮湿、雨雪纷飞的冬日,他(她)们披星戴月,在每一个凌晨集结出发,奔赴萧山、滨江、富阳,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和病毒赛跑,阻断疫情。

2月4日,立春。

在杭州博览中心“蓝鲸号”移动方舱实验室完成最后的检测任务,余斐和一起奋战的战友们,回家了。来不及好好休整,余斐便回到医院投入工作,开始应对节后返程核酸检测高峰的到来。

余斐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也是浙江检验医疗队的核心成员。

杭州本轮疫情开始后,余斐和10位同事接到任务,支援萧山区核酸检测工作。从萧山闻堰检测基地,到杭州博览中心移动方舱实验室,9天的奋战,余斐和一起支援检测的队友们通力合作,看着标本检测量一天天减少,意味着疫情控制一天天向好。

新冠疫情发生的这两年,这样的“说走就走”,在余斐和浙大一院核酸采样检测医疗队成员身上,上演了无数回。

很多人把核酸检验师比作“侦察兵”,直面狡猾的病毒并将其揪出。而在我看来,核酸检验师更像是一个个“侠客”,哪里有需要,就“仗剑”逆行。

和时间赛跑!

一个通宵协调筹备场地、调试仪器设备

第二天便开始接收检测标本

1月27日下午,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尽快前往萧山闻堰文体中心开展工作。”

挂断电话,在科室的协调下,余斐和留守的分子实验室同事交接了工作安排,和其他10位同事一起,作为“先遣队”,前往萧山闻堰。“我出来支援,其实留守在医院的同事更辛苦,这几天是采样和检测的高峰,医院其他重点实验室的同事也都赶来帮忙,大家都在加班加点。”

1月28日晚,位于萧山闻堰文体中心的核酸检测基地正式开启检测标本工作。余斐负责此次核酸检测基地核酸检测工作的运行管理。1月27日下午,冬日的冷风冷雨,吹在身上只打寒战。接到任务,浙大一院11名队员迅速集结,余斐领队,火速抵达闻堰基地。

6台移动检测车处于露天场地,低温、湿冷的天气,对工作的开展是不小的挑战。但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思虑太多,凭借之前一次次积累的“浙一经验”,余斐及其战友们,和其他兄弟医院队员迅速开展工作,设备调试、装机,准备物资,熬了一个通宵,理顺了所有流程。

1月28日,在本就是采样检测高峰的时间节点,浙大一院检验科又增派15名检测人员奔赴闻堰。当天晚上,6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就开始高效运转,接收检测标本。

1月30日,浙大一院26人在内的101人核酸检测医疗队又转战杭州博览中心“蓝鲸号”移动方舱实验室,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战完宁波镇海又转战绍兴上虞

一路见证“浙江速度”

2021年12月5日,宁波镇海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如一记响雷,打破平静已久的生活。

浙大一院的核酸检验师们,再一次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出发。

12月6日晚11点多,电话响起,“明天一早出发,支援核酸检测工作。”

第二天上午10点,作为宁波城市检测基地团队的总协调,余斐带领浙大一院14人核酸检测小分队抵达宁波镇海,负责新建基地的启用和运行,“刚到的时候,实验室的仪器正在搭建和调试。”

在基地,余斐迅速进行岗位分配,测试设备,培训指导核酸检测的质量管理。

在高效运行管理和协调下,核酸检测医疗队上午10点刚到宁波,下午1点已经开始马不停蹄接收标本,当天即完成2万管的检测量。

当基地核酸检测工作运行平稳后,来不及缓口气,12月9日,余斐又接到任务,赴上虞疫情防控指挥部参与大规模核酸筛查方案的讨论。2天前,上虞也出现了疫情。与此同时,浙大一院另两组队伍也分别进驻绍兴市两个核酸检测实验室,争分夺秒开展工作。

余斐参与建设并管理上虞崧厦街道方舱实验室,驻扎了10多天。上虞疫情暴发后,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大规模核酸筛查,对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提出高要求。

刚到上虞的一周,余斐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眼睛熬得通红。“当时就是跟病毒赛跑,时间紧任务重。上虞当时出现了社区传播,我们要尽可能加快检测速度,筛出阳性,阻断病毒传播。”余斐回忆,“那一周几乎24小时连轴转,不断盯着出基地检测报告的速度。哪个点缺人就赶紧增援人手,哪里流程衔接不流畅,就不停打电话督促,为的是把时间用足不浪费。”

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原计划24小时完成一轮的检测任务,被缩短至6-8小时,为上虞的疫情阻击战最终获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日检两三百管到日检几千管

核酸检测已经相伴我们的日常

2012年研究生毕业,余斐成为浙大一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的一员,参与过两次公共卫生事件,一次是2013年的H7N9禽流感,还有一次就是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相伴的这两年,和所有核酸采样、检测医务人员一样,余斐过得着实有些“充实”:

2020年1月17日,对浙江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

2020年1月18日,检出杭州市首例新冠阳性,随后团队在浙大一院庆春院区和之江院区24小时不间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协助验证新冠检测试剂,对上市后试剂进行临床评估,开展新冠病毒相关科研工作;

2020年3月18日,作为中国赴意大利抗疫浙大一院7人抗疫专家组成员之一,抵达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浙一力量”;

2020年6月20日,作为队长,带领浙江省首支20人检验医疗队抵达北京,执行“核酸检测能力倍增”计划。他将“浙一经验”运用到一线,在京期间,浙江省检验医疗队所承接的实验室高效完成了北大医院核酸检测能力翻两番的目标;

2020年11月5日,作为质控专家,加入浙江援疆检测医疗队,在新疆喀什地区指导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为当地检测技术人员开展理论和操作培训,为喀什抗疫贡献浙江力量;

2021年12月-2022年1月,浙大一院30名核酸检验师奔赴宁波、上虞、永康……作为新冠病毒核酸大规模检测专家,余斐带领队伍建设新基地、方舱实验室,指导协调各项检测工作。

……

“疫情刚开始那会儿,我们日检两三百管,那时觉得量已经很大了,没想到2年后,我们已常态化日检几千管了。核酸检测,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模式。现在日常送到我们浙大一院分子诊断室每100个标本里,几乎95个是新冠病毒检测标本。”余斐说。

累了就看两个女儿的视频“充电”

感谢爱人的支持和理解

直面新冠病毒时,余斐尽显硬汉本色,快狠准,让病毒无所遁形。而提起家人,余斐的内心变得柔软,“家人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他说。

余斐有两个女儿,大女儿8岁,小女儿5岁。余斐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对于余斐的“说走就走”,她完全理解,也满是心疼。她默默撑起照顾小家的重任,让丈夫在一线无后顾之忧。

“新冠疫情这两年,我感觉亏欠妻子和两个女儿很多,对她们的陪伴很少。孩子的作业、送孩子上学,都是我爱人在操心。她总是跟我说,让我放心,家里的事她都会管好。”

说着,余斐拿出手机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剁肉馅,一个包饺子,妈妈在旁边指导,母女三人热热闹闹,配合默契。“这个视频也就看了100遍吧。”余斐笑着说。

这段视频是爱人发过来的,发送时间是2021年12月18日,余斐还在上虞的方舱实验室奋战,那天,离2021年的冬至只有三天。

“希望疫情快结束,回家吃饺子。”余斐当时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对手中的每一个检测标本负责

希望疫情快结束,每个人都能和家人团聚

浙大一院检验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建有浙江省临床体外诊断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检验医学研究所,主持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

抗击疫情这两年,包括余斐在内的浙大一院检验人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兵,他们指导全省新冠检测工作,牢牢守住了浙江省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在复工复产阶段,他们对重点人群和相关单位场所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随时来检”;在全国散在疫情发生时,他们又第一时间驰援,把“浙一经验”带到疫情防控一线。

过去两年,浙大一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不管从人手、设备还是空间上,都给足了支持,快速高效检测、出具报告单。

年前这几天,浙大一院各院区核酸采样点,测核酸回家过年的返乡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蜿蜒开去。

核酸检测,从样本的采集、运送、签收、录入、试剂配制、提取核酸、加样、上机检测、报告审核、报告上传,每个环节都严谨又复杂。余斐和浙大一院检验科的小伙伴们,开足马力应对节前检测高峰。“每一步操作都要聚精会神,慎之又慎,一点差错都不能出,要对我们手中的每一个检测标本负责。让大家早点拿到核酸报告,顺顺利利回家过年。”

而余斐,今年依然没法回湖北黄冈老家过年。这是他缺席家人的第三个春节。

“做梦都想回老家过年。我奶奶90岁了,每次给我打电话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回去。今年又不能回去陪陪老人家,挺遗憾的。”余斐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明年能回去陪奶奶过个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