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年夜饭少不了的春卷皮子 这对外乡夫妻一做就是13年
都市快报报道 右手握面团,左手拿铲刀,右手一抹一提,左手再一铲一揭,一张春卷皮出炉……这样的动作,丽华每天要重复做几千次。
丽华是凤起路农贸市场二楼一家丽华春饼小店的老板。这几天,她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6点半。一天下来,能用完一袋50多斤的面粉。
不过,想着能多赚点钱,再辛苦也开心,“就是过年这段时间最辛苦,但一年也就是挣这三个月的钱,过了正月初一,就没有那么忙。”
丽华老家在江西,在杭州做了13年的春卷皮子。每到年关,都是她最忙碌的时间,尤其是除夕这一天,小店门口的队伍,可以从楼梯口排到楼尾。
说是7点开门,但丽华和丈夫老曾五六点就要起来,骑电动车从九堡赶到小店里,晚一点开工都不好意思,“有的老人家早上三四点就来排队了。”虽说是晚上6点半就关门了,但夫妻俩还得准备第二天用的面团和包成品春卷用的馅料、皮子,也要忙到八九十点才能收工回家。
1月26日这一天,两人接了一个大单,更是忙到深夜十一二点,“一个人来订了40盒春卷(一盒春卷12只,就是480只),还是从萧山开车专门赶过来的,只能晚上加班给他包。他说大家都说好吃,就又来买了。”
今年除夕,丽华和丈夫照例留在杭州过。至于团圆饭,丽华说,家里就他们夫妻俩和两个儿子,四个人随便烧几个菜就好了。“买点青菜,买条鱼,鲫鱼鳊鱼什么的,年年有余么,再炖个鸭子,其他的没时间弄了。”
虽然除夕下午三四点就能打烊,但因为还要准备好第二天的食材,也要七八点才能回家。
20多岁的时候,丽华和丈夫老曾赶到杭州投靠老乡,但身无长技的两人只能打零工。“挑担子卖竹帘、卖莲子、卖西瓜、卖甘蔗,什么都卖过。对了,三轮车也踩过。”丽华说,大概就这样忙了7年,才遇到了教她做春卷皮的师傅。
“师傅说我挑担子太辛苦了,还挣不到钱,一年忙到头也就挣1万多块钱,还不如做春卷皮。”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我师傅在前面做,我眼睛就看着他做,再回家里练习。”丽华说,开头的时候,做起来是有点难度,一是面粉和水的配比弄不好,二是手工也做不好,皮子容易做破,“面团要调到多湿,发酵要多少时间,都要自己慢慢摸索”。她就边卖春卷皮边钻研,慢慢磨练手艺。
丽华回忆说,那时候春卷皮可以卖6块钱一斤,但一天也没有多少斤好做,而且一年只有三个月的生意,11月开始做到正月,剩下的日子照旧出门打工,卖水果。
直到后来,她在凤起路菜场这里租了一个小铺子,刚开始只卖春卷皮,后面增加了成品春卷。
春卷用的馅也是他们一路学的。先找师傅学了怎么熬制红豆沙,后来又跟菜场的邻居学了怎么做冬腌菜,自己晒。一是能省点钱,二是味道也能更合杭州人的口味。
现在,店里有三款成品——红豆沙馅、荠菜豆腐、冬腌菜豆腐肉丝,都卖得不错,还攒了不少回头客,丽华说,再干几年,攒钱给儿子讨了老婆,就不做了。
我问,这做春卷皮的手艺,会让孩子学吗?
丽华连连摇头,别说自家儿子了,媳妇也舍不得,“太辛苦了”。
丽华给我比了比左右手,右手明显要肿上一圈,而且一整天都得站着。我问能不能坐在凳子上做,她身体往炉子边靠了靠,说不行,“必须贴着做”,一天站下来,脚也硬了。
想过改行吗?
丽华又摇头,说自己识字不多,“年纪大了,也不会别的”。她也试过卖凉皮什么,但这边没有人吃,卖不出去。
等过完年,生意淡下来,丈夫还会再出门打工多赚一份钱,老曾说:“就在工地里,干点杂活,体力活,我也没别的技术。”
还是得读书,读书改变命运。
虽然赚钱辛苦,夫妻俩也供着大儿子读完了大学,“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了”。
老曾想了想,又羡慕地跟我说,读书好,可惜儿子只考上了普通大学,“要能考上重点大学就好了,我们本家亲戚,他儿子考上了北大,现在在一家国有大公司工作,搞研究,年薪就好几百万。考上北大那年,乡里面还奖了他10万,学校里面还奖了10万,还有哪个啥也奖了10万……”
采访最后,我问他们要不要拍一个合照?
丽华回头看了老曾一下,笑着连说好,老曾让我等他一下,“等我换件围裙”。掸了掸身上的面粉,换上大红色的围裙,站到了老婆身边。
虽然戴着口罩,但掩不住两人眼睛里的笑意。
而戴红色的口罩,也算是他们简朴的过年仪式了。
丽华说:“过年了,我觉得戴红一点的口罩,显得喜气些,就让老公去买,他上网搜了下,问我:红色还带‘我爱你,中国’可以吗?我觉得挺好的,就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