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山东周村:“热气腾腾”的花馍 “蒸蒸日上”的日子

新华社推荐

打开花馍房门,大家分工明确,烧水、和面、塑形、蒸制……天刚蒙蒙亮,山东淄博周村区北郊镇小杨村村民李海燕就和同村几个妇女一起来到村里的花馍房,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花馍房里就腾起了氤氲的蒸汽。而花馍房外,前来采购花馍的货车已排起了长队。“小杨村的花馍,口感筋道好消化,而且造型好看,寓意吉利,不管是买来自己吃还是过年走亲访友都不错。”来自济南的客户刘桂芳说,临近春节,花馍十分走俏,她生怕来晚了拿不到货。

小杨村村民制作的花馍(受访者供图)

往年这个时候,小杨村的妇女没了农活,经常坐在街角闲聊,现在却有了新的营生。盛行于山东沿海地区的花馍,为何在内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生根发芽”,而且如此热销?

小杨村是一个仅有63户、200多口人的小村,大部分年轻人进了城,村内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大,外出务工不便,缺少增收的门路。如何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让她们足不出村也能致富,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小杨村党支部书记徐士雁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202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士雁接触到胶东花饽饽这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有了“灵感”。在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徐士雁推动党支部领办了淄博农多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带着村里一名心灵手巧的妇女,赴胶东等地学习花饽饽制作工艺。

小杨村村民制作的花馍(受访者供图)

“取经”归来后,徐士雁将村内闲置的办公室改造成生产车间,采购了花馍制作设备,聘用村里7名爱好面食制作的妇女,一起研究适合周边群众消费习惯的花馍制作方法。就这样,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农村妇女开启了再就业之路。经过反复练习,她们的技艺越来越醇熟,揉捏搓拉剪之间,一个个鱼、桃、苹果、福袋等样式各异的花馍跃然案板之上。

借助短视频等推广方式,小杨村花馍逐步打开了销路,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收回成本,村集体和村民可以每年分红。春节临近,合作社抓住这一销售旺季,专门推出了“农多多”牌花馍礼盒,预约订单纷至沓来,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年根。由于供不应求,合作社不得不暂停接单。

小杨村村民展示制作的花馍。(受访者供图)

“除了花馍礼盒,我们还推出了祝寿花馍、婚庆花馍,以满足大家婚寿喜事的需要。另外,我们还开拓了商场和超市,客户比较稳定,以后不愁订单。”看到花馍房发展势头这么好,徐士雁盘算着下一步的发展。“我们打算找个更大的生产场地,扩大生产规模,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想不到这个年纪了还能再就业,而且是在家门口上班,现在俺们这些老把式不比年轻人挣得少,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带劲!”望着热气腾腾的花馍,李海燕说,那预示着“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记者陈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