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行走在林海雪原“天线宝宝” 45米高空上的平安守护
央视新闻客户端 也许在乘坐高铁时,你很少注意到矗立在铁道两旁的通信铁塔。事实上,高铁列车的速度怎样变化?进站时如何停靠?都要通过这些铁塔来传输指令和信号。
中国最东端的牡佳高铁,迎来了通车后的第一个严冬。在这条“最抗冻”的高铁沿途,一座座通信铁塔分布在偏僻的密林山区。
这些90后小伙子的职责,就是保障高铁天线通信信号的安全畅通,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天线宝宝”。
繁忙的春运已经开始,几位“天线宝宝”今天要检修的DK84号基站位于前方的山顶上,因为车开不上去,他们只能沿着没膝的积雪徒步上山。
虽然绑着绑腿,但山坳里齐膝的积雪仍然会渗进鞋中。不到两公里的山路,队员们爬了半个多小时,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每个人却都爬出了一头汗。
日常的登塔作业平均每五天一次,但春运期间变成了每两天一次,只为全力确保极寒高铁运行的万无一失。
45米高的信号塔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还有胆量和毅力。工长潘玉龙虽然才27岁,但已经算是工队里的“前辈”了,高空作业从没出过差错。
尽管之前已经上上下下过无数次,但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徒手攀登十几层楼高的铁塔,大家还是为工长潘玉龙捏了一把汗。
15分钟后,潘玉龙攀上塔顶,开始调整天线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通信高塔受风力影响较大,天线经常被高空的大风吹得松动,站在铁塔顶端,刺骨的寒风让原本简单的动作变得异常困难。
加固接口,调整方位,整整20分钟,通信场强终于全部达到指标要求。但此时的潘玉龙,手脚早已被冻得不听使唤,下梯途中休息了两次,才安全返回地面。上塔时浑身出汗,塔顶作业和下塔时又被寒风打透,潘玉龙的手脚不停地发抖。
牡丹江电务段高铁通信车间工长 潘玉龙:腿稍微有点麻。今天上面风有点大,上面直晃悠,跟坐船似的。刚开始也害怕,后来总爬就习惯了。
趁着午休,潘玉龙给妻子远程视频通话。家住牡丹江的潘玉龙与妻子刚结婚不久,就被派出参与牡佳高铁建设,这几年,小两口聚少离多。
牡丹江电务段高铁通信车间工长 潘玉龙:去年过年就没回去,媳妇陪着家里老人过的。今年(2021年)牡佳高铁刚开通任务重,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
和潘玉龙一样,信号工王朝亮原本计划在2020年举办婚礼,但由于牡佳高铁开通前信号设备调试工作太忙,连续10多个月没能回家,不得已将结婚计划推后,直到现在仍然没兑现。
通信工 赛琦:你不知道塔上的风景有多好,高铁从下面一过,特别美,就是因为我们做这些慢功夫,它才能跑得那么快。
崭新的高铁线,年轻的铁路人。野外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这些大男孩总能找到快乐。守护高铁沿线偏僻山区的高塔,他们用青春的汗水,保障着千万旅客的平安和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