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古老运河焕发崭新生机

苏州新闻网推荐

一条运河,流淌千年。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的开凿、发展与兴盛的历程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的北京,“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的扬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开封……古人诗句中的古代大运河商贾如云,繁华热闹。繁忙的运河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大批操着不同方言的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汇集交织,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同时,大运河也是中国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的外运,日本及新罗的遣唐使来访,中国高僧鉴真东渡,外国使者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的游历都离不开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中央多次发文,对大运河文化沿线发展谋篇布局。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古为今用,古老运河正焕发着崭新生机。

江苏作为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遗产资源最多的省份,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占全线1/3以上,设立首期规模为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打造集景观、文旅和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群廊。淮安凭借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叠加优势,打造“大运河传统文化习俗+生态旅游”。扬州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关停并转运河两岸的“散乱污”企业,建立生态文化公园,沿线居民慢慢有了幸福感。苏州吴江擦亮运河文化名片,打造“平望·四河汇集”,通过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交织共鸣的生活场景,全面展现“新鱼米之乡”和“新江南空间”风貌。走在如今的运河沿线,处处是“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动人画卷。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大运河生生不息,滋养着广袤大地,哺育了亿万民众。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探寻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