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全民族的时代“偶像”

杭州网推荐

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1964年10月16日15时,来自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国人震撼,世界瞩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终于发射成功。

“东方红,太阳升”嘹亮的歌声划破宁静的夜空,从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个英雄群体。他们舍生忘死,不忘初心,完成祖国交付重托,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丹心照汗青的决心

比邻若天涯的勇气

1961年1月,于敏应邀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接受了热核武器原理预先研究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30年,投入到新的神秘研究领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

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

1958年,邓稼先最早一批投入核武器研究。

当他得知自己要前往核基地时,对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我未来的工作,做好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他死了也值得。”

第一颗原子弹主控站(左二为程开甲) (浙江大学培训学院官网)

1969年,程开甲举家迁往罗布泊,全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84年才回到北京。

这位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的物理天才,隐姓埋名40年,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程开甲说: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事业而献身,为的就是让我们的祖国能硬邦邦地站立于世界。我们做到了……

在罗布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工程师接到秘密调令,她瞒着丈夫借口出差,神秘地从家庭中消失,来到遥远的罗布泊。半年多后,在孔雀河边的一棵树下,她与自己的丈夫意外相逢。原来,丈夫也与她一样,接到秘密调令,并且与她在同一支特种部队里。由于沙漠无垠,他们比邻若天涯。

“两弹一星”的事业辉煌而又神秘。它的神秘,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严酷的纪律维护。

在导弹和核武器试验基地,有数千名职工,他们不仅自己在戈壁沙漠工作了一辈子,许多人的第二代、第三代至今仍然留在那里。

一个国家的骄傲

一个民族的寄托

钱学森故居

杭州市上城区马市街方谷园2号,一所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宅,从这里走出了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杭州人,在这里,钱学森度过了3岁之前的幼儿生活。他考入交通大学后,每年寒暑假均在杭州度过。2011年,钱学森百年诞辰之际,杭州故居正式向社会开放。如今,在故居隔壁的小楼还成立了一座钱学森航天科普馆,这里已成为中科协社区科普观摩点。

图片来源:人民网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一生传奇的故事,被写入课本,被拍成电影。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毛泽东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五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1967年下半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孙家栋临危受命,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他挑选出18个技术骨干,承担卫星本体的研制任务。钱学森说:希望你们18个人能成为航天十八勇士,为中国的卫星,闯出一条天路来!

40年后,孙家栋来到浙江杭州,在钱学森的故乡,见证了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他寄语年轻人,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2018年5月25日,由王淦昌家乡、江苏省常熟市捐赠的王淦昌铜像,落户浙江大学。(由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提供)

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还伫立着一座铜像,那是程开甲的老师王淦昌,程开甲在浙大念书的时候,王淦昌是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

王淦昌在浙江大学任教16年,先后培养了叶笃正、李政道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创造了辉煌的科学业绩,是新中国核科学和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与浙大情谊也传为一段佳话。

1997年,王淦昌回浙江大学作报告,受到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浙大校友网)

6年后,在王淦昌先生106周年诞辰纪念日,先生的子女依照父亲的意愿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了浙江大学,希望浙大的学子们更好地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

“两弹一星”的成功,属于每一个在这条战线上的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无名英雄,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属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请历史记住他们!

杭州网记者 王帆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