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平台 “雨林型”双创生态系统显峥嵘

杭州网推荐

杭州日报 记者 毛长久 孙玥 孟娇 李婷婷 白赟 见习记者 史俊杰

手把手指导注册公司、减免企业房租、牵红线对接资本、提供多融资平台、直接给予资金资助……这些“一条龙”式的企业福利,都来自遍布杭州各地的孵化器和创业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创新创业,杭州从来是慷慨的。

孵化+助推 服务企业贴心到家

人才兴则杭州兴,人才强则杭州强。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五位一体”的双创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杭州也因此跃升为全国创业“第四极”,仅次于“北上广”。各大平台对于双创企业的鼎力支持,正体现了杭州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真心实意的渴求。

位于江干区的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10年来,评估海外项目超过1000个,成功创办100余家企业。此外,协助完成融资超过5亿元,帮助获得政府资助逾3亿元。比如拿下2017年创新中国总决赛大健康行业组冠军的张扬“Rebecca神经元诊疗”项目,便出自纳米院——不仅帮助创业者联系动物活体实验,还找到省级三甲医院做临床研究——“我们还请来药监局专家开了好几次评审会,帮他申请到浙江省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中心主任陈诚介绍说。

滨江区的海创基地,以基地为主体,积极引进专业平台强化“孵化”功能,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各项资源,整合人才、项目、企业、创投的优势资源集聚“创业”资本,并通过文化交流,积极营造国际化文化交流氛围和人文环境。

上城区的科技创业中心,拥有紫金观巷、金巢、西湖创意谷三处孵化基地,定位服务于初创型科技企业,累计孵化企业740家,累计毕业企业140家。其中,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为7家,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为2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9家,占上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已超过三成。

扶上马,送一程,这样的企业服务可以说是贴心到了家。对于双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避不开的资金短缺问题,平台也各有高招:举办投融资沙龙专区、加强与创投机构及银行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种种举措,不胜枚举。

集全城之力 布局创新平台矩阵

除了来自平台的助力,更有直接自上而下的布局。“把全区办成一个大孵化器,打造创新载体‘金字塔’体系”,作为杭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地之一,余杭区对于平台的打造十分重视。

今年年初,未来科技城、临平新城等5大平台负责人纷纷签下平台“全域创新”建设2019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同时承诺举全区之力打造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机构。

今年,余杭围绕创建全域创新之城、人才之城、科技之城,梯次布局“重点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创新发展平台“矩阵”,加快形成“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

夯实平台,默默守护创新创业企业成长,余杭区只是各区助力创业创新的一个缩影。

以遍布杭州的众创空间为例,今年2月中旬的统计数据便十分喜人:113家市级孵化器、32家国家级孵化器,在这些平台的呵护下,诸如51信用卡、菜鸟网络、曹操专车、数梦工场等创业创新“第一梯队”企业先后脱颖而出。

大大小小的各类平台,为广大充满激情的创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滋养了一大批成功创业者和高速成长型企业。

就在本月,在福布斯公布的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中,西湖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代表——“兑吧”创始人兼CEO陈晓亮成功入选;在上城区,孵化培育毕业企业杭州微宏软件创始人韩彤、杭州衡泰软件董事长陈宏曾于2014年、2015年先后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工程”。

创新创业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正是对杭州夯实双创平台的最好回报。筑巢引凤来,凤凰涅槃中,杭州正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