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发展运河文化 打造杭州面向世界的“金名片”》

杭州网推荐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穿越了六朝烽烟、岁月沧桑。大运河在杭州市拱墅区纵贯南北长达12公里。大运河拱墅段是大运河杭州段运河古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投资200亿元维护、修缮了运河沿线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建成了长达12公里的运河文化景观带。除了实体博物馆之外,还积极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拥有2项国家级“非遗”和10项省级“非遗”。

保护、发展运河文化,是浙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文化兴盛行动的重要举措。大力保护和发展运河文化,推进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在讲好“杭州故事”的同时,也让杭州成为一座更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城市。

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从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先后修复了小河直街、拱宸桥西和大兜路三片历史街区;将历史遗址串珠成链,围绕运河文化打造博物馆群落,中国京杭大运河、刀剪剑、伞、扇、杭州中国工艺美术等5座大型博物馆相继建成,免费开放。同时设立43处“非遗”及运河文化体验点、38家“非遗”保护基地、109处传统文化展示区域。年均接待参观游客约328万人次。

“充分挖掘大运河滋养下文化宝藏,利用拱墅大文化IP,推进“一址两街两园三馆两中心”的建设,连接各方面的资源,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努力把大运河拱墅段建成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陈宁说。

目前,拱墅区已经发展形成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龙头,各类博物馆、文创园区、历史遗址、历史街区等为映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文化研究创作、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的局面。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起来

一方方绣台前,杭绣手艺人飞针走线,杭绣栩栩如生跃然台前;一把把油纸伞带着古韵,在匠人手中经过道道繁复工序传承下来……

在杭州大运河畔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以西湖绸伞、油纸伞、刺绣、印染、木工、黄杨木雕、紫砂壶、风筝、皮雕、竹编、雕塑、蛋雕、创意折纸、张小泉剪刀、陶艺、天竺筷、石雕等为主的传统手工艺吸引了许多前来参观体验的学生和家长。

家长表示,孩子很喜欢体验课程,带孩子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了解传统工艺,感受传统文化。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是杭州首家集互动教学,非遗、手工体验,民间技艺表演为一体的新概念“非遗”馆。通过集中展示传统手工艺、创意手工艺,在保护和传播非遗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为其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陈宁表示,保护发展运河文化,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更要溯及本源、以人为本,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搭台,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更好地服务公众。目前,展现运河风貌的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元宵灯会、“春走大运、夏品民俗、秋逛庙会、冬赏花灯”等主题活动已初具规模,深受群众喜爱。

据悉,拱墅区未来还将新建匠人馆、民俗馆、祥符桥和运河湾历史街区、运河亚运公园、运河剧院、运河文化发布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更好地弘扬运河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人民网 王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