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房贷利率六点多!听听在高利率站岗的他们的故事……

2022-11-23 07:45:45 5.8+万阅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从排队等银行放款,到排队办理提前还贷。

随着多个城市房贷利率逐渐降至历史低位,自降杠杆、缩减负债,成为不少购房者的新思路。

在近些年的楼市浪潮中,90后是刚需房的购买主力军。如今,在高利率站岗的他们怎么思考?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焦虑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

根据杭州最新房贷利率政策,首套利率为LPR减20BP,二套为加60BP。也就意味着,杭州将执行首套利率4.1%,二套4.9%的房贷利率。

这一消息,让刚刚上车的李诗霜又一次深深焦虑,“一下子感觉自己吃了亏。”

一开始,李诗霜的焦虑在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小窝。“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催促我,单身首套名额不要浪费,不管有钱没钱,赶紧先买房上车”。

去年,李诗霜终于攒够了首付,又因为摇不中感到焦虑,今年2月好不容易摇中新房,背上了5.65%的房贷,紧接着又被这不断下降的利率整的睡不着,“买房这事,真是没让人省心过。”

心情同样经历大起大落的还有兰明辉,从2019年到2021年,他也不记得自己摇了多少次。

“当时买房的狂热和焦虑感,导致后来心态都变了。” 兰明辉从最初的认真筛选楼盘,到之后无论房子在哪、利率多少都不在意,“举着钱、闭眼摇,有房就行。”

兰明辉当时的买房利率高达5.8%,他用房贷利率计算器一算,200万的贷款,要相差50多万利息,“直接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也有人不焦虑。

比如张弘文,去年他享受了杭州市人才政策并摇中了满意的楼盘,成功上车。

眼下,除了每个月提醒的1.5万元房贷账单,其余的比如利率是多少,还款方式是什么,浮动还是固定,张弘文表示都不记得了,他也不在意。

“我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张弘文表示, “一个人不可能吃透时代的所有红利,与其因短期利率而焦虑,不如索性躺平。”

还有宋鹏轩,由于今年上半年他就结清了所有房贷,面对利率变化他也显得格外淡定。

“对于手里有余钱的人来说,提前还贷如同一种新投资。很简单的算笔账,你借着5%以上的商贷利率,能不能在市面上找到高于这个利率的稳定投资标的?如果不能,当然是赶紧把钱还了。”

对策

一股提前还贷潮正在兴起。

电话一响,俞书萱就有些预感。一接听,果不其然,对方购房3年,想咨询能否提前还掉部分本金,减轻月供压力。

俞书萱是杭州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11月杭州房贷利率新政出台的短短一周多时间,她已经接了几十个这样的电话。

电话咨询后,罗智渊选择了排队,“我在2019年买房,利率在5.1%左右。这次打算提前还一小部分贷款,减少点负债。”

兰明辉则不愿意等待,“如果现在提前还款,能省下94万元,多排一个月的队就得多还2600多元利息!不说了,我得去投诉了。”

随着楼市热度降低,新增的房贷也减少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6大国有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仅为2021年上半年新增额的1/3左右,创下新低。

此消彼长,也在挑动银行的神经,因为购房人是银行最优质的客户,房贷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利率高且久期长,银行不得不做的就是保存量。

一旦存量下降过快,一来会减少银行收入和利润,导致利差收窄;其次,银行资金一旦沉淀得越来越多,也会间接影响社会面资金收缩。

俞书萱只能耐心地向一个又一个客户解释,现在提前还贷的人太多,额度有限,需要先预约排队,现在预约,估计明年2月就能还上。

更多的年轻人并没有足够的钱提前还贷,又无法面对一路下行的利率无动于衷。

这部分人怎么办?不少人把目光投向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房贷,一些中介也看到了“商机”,有些广告宣称几天就能办结经营贷、消费贷,利率最低能到3.6%。

李诗霜很早就嗅到了风声,但在多家银行、中介机构间奔走了N个月后,她发现大部分此类贷款有各种门槛和使用限制,期限还很短。

“有的需要先注册个公司,有的需要一年一转,操作麻烦、不稳定且存在征信风险,天下真是没有免费的馅饼。” 李诗霜最终放弃了挣扎,面对现实按月还款。

孟恒德则在打点好抵押经营贷的所有准备后,按下暂停键。

“置换抵押贷款意味着我必须把先房贷结清,这样我的公积金就用不了了,短期还款压力会很大。”孟恒德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最优解

房贷利率的变化就像一粒小石子投入了湖面。

二次回访时,涌金君发现,在短暂的焦虑和挣扎过后,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理性思考。

一些人认为,LPR利率下降,其实也会为浮动利率还款的购房者带来利好,只是一些人在不断比较中,选择性忽视了属于自己的利好。

有人认为当下的投资环境下,提前还贷就是最好的理财。也有人想着通货膨胀仍在继续,把钱一下子搭进去还贷不值得,可以慢慢还。

这届年轻人正在慢慢学会,面对世界的不确定,寻找人生的最优解。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朱承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