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化数字化获《人民日报》点赞的背后 峰剧场的腔调: 线上叫好 线下叫座

2022-08-05 08:12:26 5.2+万阅

杭州日报讯 6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拥抱新场景 乐享新体验——解码文化数字化》一文,杭州戏曲APP“峰剧场”作为文化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出现。该APP以“戏曲+互联网”的模式,“满足垂类用户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备受肯定。

一个冷门的戏曲APP,为何引来中央媒体的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峰剧场的掌门人——著名剧作家余青峰,探寻背后的故事。

初心

让传统戏曲“活”下去

“你看,这是秦腔《三滴血》,104年来常演不衰;这是徽剧《惊魂记》,中西合璧;这是越剧《五女拜寿》,浙江小百花的经典之作,还有闽剧《兰花赋》、京剧《千秋忠烈》、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几乎每一部都是经典!”拿出手机,打开“峰剧场”APP,指着一部部剧目,余青峰如数家珍,“现在已经有27部大戏上架,后续还会继续增加。”

余青峰为人熟知的身份,是“金牌剧作家”,他曾三度获得曹禺剧本奖,两度斩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2019年起,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峰剧场创始人。两种身份的叠加,让常年跟戏曲打交道的他心头有了更沉重的使命感。他感叹:“看着戏曲渐渐无法融入这个时代,作为从业者,我承认我是自卑的。”

传统戏曲面临危机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仍有一批忠实观众,但已属小众;整个行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匮乏,不少戏声势浩大地排出来,演一场亏一场,很快就偃旗息鼓。”

面对不乐观的现状,余青峰喊出了口号:“把戏曲还给观众,让戏曲回归市场!”唯有争取更多观众,唯有通过恢复市场造血能力,传统戏曲才能真正“活”下去。

探索

“好腔调”激活戏曲数字消费

于是,朝着“活”下去的目标,余青峰在峰剧场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

前年,他启动了线下的小剧场戏曲项目,为了压缩成本,他节约到了“抠门”的程度,被戏称为“贫困戏曲”。小剧场戏曲道具简单,去外地演出时,演员们只要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低成本、高灵活度的特点,让这些小剧场戏曲在市场上基本实现了“自我造血”。

去年,峰剧场推出了“好腔调·小剧场戏曲季”。疫情背景下,线下演出受限,为了让作品被更多观众看到,峰剧场尝试线上展演,川剧《桂英与王魁》、粤剧《金莲》、京剧《一蓑烟雨》……17部精彩好戏让戏迷过足了戏瘾,好评不断。

今年,峰剧场趁势而上,又推出了全新的“好腔调·新古典戏曲季”活动,面向全国戏曲院团征集优秀戏曲作品,经过签约上传“云端”,进行线上展演。目前,已经有27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剧团的经典好戏上线。

通过“峰剧场”APP,观众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正版好戏。6.6元可观看一部戏曲录像,9.9元可收看一场直播,这样的价格定位,只是一次早餐的价格,对戏迷来说,却能获得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线上展播收益的40%归作品方所有,这样的利益分成,对院团来说,不用付出任何额外成本,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票房收益。

这种“共赢”的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戏迷和院团参与进来,悄然激活了杭城戏曲数字消费。

归途

用线上流量反哺戏曲舞台

对于媒体的点赞,余青峰有着清醒的认识:“峰剧场”APP只是顺应时代趋势传播戏曲的一种手段,不是终极目的。

“我始终认为,要感受戏曲深刻魅力,还是得进剧场,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唱段。”在他看来,戏曲拥抱互联网,无论是直播、短视频,还是线上APP,其实都是为了传播戏曲文化,培育更多的戏曲观众,最终为线下剧场服务,反哺戏曲舞台。

所以,线上展演其实只是“好腔调·新古典戏曲季”的前菜,主菜是将在年底进行的线下展演和颁奖典礼。

据介绍,经过线上展演,“好腔调·新古典戏曲季”将综合观众投票、专家评分和票房等多方面条件,评出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最佳剧目在内的12项大奖,并举行一个类似戏曲“奥斯卡”的颁奖典礼。获得最佳剧目提名的5部作品,将受邀进行线下展演,届时,观众可以走进剧场,感受与线上展演不一样的观剧体验,享受戏曲的盛宴。

“戏曲的传承,需要‘叫好又叫座’,有观众、有市场,才能流传下去,发扬光大。希望峰剧场能成为戏曲的百花园,吸引更多观众走近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一代一代的观众能够生生不息。”余青峰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