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母亲就在哪里” 德清孝子背患病老母卖烧饼感动一座城

2022-04-13 10:38:28 562阅

车里的母亲望着卖烧饼的儿子。记者 郑超 摄

母亲患病28年来,母子俩同住一个房间。 记者 沈晓颜 摄

杭州日报讯 几乎每天下午,在湖州市德清县汇丰广场旁的一处树荫下,会停着一辆老旧面包车。车内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她的嘴巴微张,面部不时抽动,双目基本上是闭着的,但神色安定。

面包车旁,有一个烧饼摊,“烧饼大叔”曹加齐一边忙碌着,一边不时地看着车内的老太太。

老太太是曹加齐的母亲于粉英,今年73岁。28年前,她患上了帕金森病。为了照顾母亲,今年50岁的曹加齐至今未婚,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母亲。

“我妈一刻都离不开我,我在哪里,她就在哪里。”28年来,面对人们的疑惑或褒扬,曹加齐都会这样回答。

母亲一刻都离不了人,他干脆带她一起出摊

昨天中午12点,曹加齐为母亲烧了一碗番茄鸡蛋面糊汤。因为天热,放凉许久,他才端到母亲床头。

刚喂进去第一口,于粉英就痛苦地嚷叫。帕金森导致舌头发硬,她不能口齿清楚地表达。“她的意思是不要吃。”母亲的话只有曹加齐听得懂。“一开始我也听不懂,后来半猜半估,知道了大概意思。”

曹加齐任由母亲不断地吐出嘴里的面糊。她一边吐,他一边擦。“她状态不好时就这样,不愿意吃饭,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很多,她的身体经常会不舒服。”连喂几口,于粉英都不愿进食,曹加齐不再强求,放下了碗勺。

午饭后,曹加齐开始发面、揉面,张罗着出门,为了母子俩唯一的生计来源——卖烧饼。一切准备妥当,曹加齐将所有装备装上一辆从亲戚家借来的面包车。

“妈,我们出摊去了。”曹加齐将母亲从床上半搀半抱地抱起,放到车子副驾驶座,帮她系好安全带,又在后座放上香蕉和苹果。“我妈今天没吃午饭,等下可能会饿。”

昨天德清天气炎热,最高温度达34摄氏度。曹加齐出门前特地为母亲准备了车载小风扇,摆在仪表盘上,插上电源,阵阵凉风吹到母亲身上。他又拿出一张旧纸板,大小刚好能遮住挡风玻璃,也抵挡住了灼热的烈日。一番熟练操作,曹加齐为母亲营造了一片凉爽的小天地。

曹加齐的烧饼摊在德清这座小县城颇有名气,但出摊时间却时常不固定。“之前为了照顾我妈,一年没有出摊做生意。”那是2020年,于粉英的病情加重,经常出现幻觉,总觉得身边有人跟她吵架,她用力敲床,大喊大叫,反复摁床头的开关。这一年,半夜三更送母亲去医院急诊成了常态,严重时还得依靠精神药物进行控制。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于粉英的身边一刻都离不了人,曹加齐干脆带着她一起出摊。“现在也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卖到一半,她突然发病了,只能收摊回家。”

房间里的“子母床”,一放就是28年

每天早上6点,曹加齐会准时醒来。“妈,要不要小便?”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母亲的状态,检查一下尿不湿,随后走进厨房,开始做早饭。

母子俩的卧室仅10平方米,被两张“子母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母亲的床靠窗,一侧安装了医用护栏;曹加齐的简易木板床靠右,两张床仅一步之遥。中间隔了一个用两只板凳拼接的简陋置物台。

为了方便半夜随时起床扶母亲上厕所、喝水、擦口水……28年来的每一个夜晚,曹加齐和母亲都睡在一个房间。

帕金森病导致吞咽困难,于粉英已经三年没有吃过一粒米饭。“虽然米饭是很小一粒,但她也吞不进去,只能吃一些流质食物。”昨天早上,曹加齐用豆浆机打了一些黄豆芝麻米糊,蒸了三个小笼包和一个土鸡蛋。

将“丰盛”的早饭端到母亲的床头,曹加齐一勺一勺耐心地将米糊送进母亲的嘴里。喂了几口后,再将鸡蛋掰成小块继续喂食。看母亲胃口不错,曹加齐又将肉包掰成小块,送到母亲嘴里。

“我妈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肉了,因为吃不进去。”只见肉包在于粉英的口腔里打了几个滚,就无法继续下咽了,曹加齐叹了口气将包子取出。米糊还剩最后几口,曹加齐把事先准备好的数颗药丸放到母亲舌头上,就着米糊让她顺利下咽。

“今天我妈的状态不错,早饭吃得很顺利。”曹加齐显得很高兴。吃完早饭,他将母亲从床上缓缓扶起,弯腰穿好鞋子,将母亲整个人的重量架在自己肩膀上,搀扶着来到洗手间让她上厕所。

“帕金森病早、中期,我妈还能拄着拐杖走路,现在已步入晚期,脚指头向内弯曲,无法伸直,自己已经完全走不了路。”曹加齐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十分忧伤。

希望母亲身体变好,能多活几年

“我妈生病时,我才22岁,还不太懂事;她生病后,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28年前的一天中午,曹加齐一家人正吃午饭,45岁的于粉英突然指着手握筷子不断颤抖的手,问儿子:“怎么我的手止不住地抖动?”不久,她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一家人辗转湖州、杭州、上海等地求医问药。

前15年,于粉英的病情还能用药物控制;15年以后,病情不断加重。为了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于粉英经历了多次手术,40多万元的手术费以及每月数千元的医药费压得曹加齐喘不过气来。

“在有些人看来,我妈是个负担,但每个人都会老的,只要有我这个儿子在,我就要尽力管好她,让她尽量生活得舒服一点。其实现在她已经没有生活质量可言,但只要能维持她的生命,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曹加齐说。

“你照顾了母亲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自己的愿望?”在安静的卧室里,记者问道。

曹加齐一时陷入沉默,随后缓缓地说:“我的愿望实现不了,我希望妈妈身体变好,能多活几年,但是实现不了。”

“帕金森病是一种医生都无能为力的病,不治之症。”前几年,他带着母亲去医院就诊,意外得知20多年前给母亲确诊的那位老医生如今自己都已经痴呆了,这让他很是感慨。

据医学统计,大多数帕金森病人在确诊后可以活10到20年,20年以后还能存活下来的非常少。于粉英能活到现在,离不开儿子的精心照料。

“没有想过放弃,虽然有过特别无助的时候,但是为了我妈,我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我妈得靠我撑着。”

为了照顾母亲,50岁的他依然孑然一身

曹加齐和母亲的家在德清舞阳街道上柏村。一间30多年的老房子去年简单地翻新了一下,但从斑驳发黑的外墙能够看出这座农房原本的年纪。“亲戚朋友劝我装修一下房子,以前的房子太破了,没有女人愿意进我家门。”

今年50岁的曹加齐至今孑然一身,除了房子破,他知道,生病的母亲是他婚姻路上很大的阻碍。

于粉英难得清醒时,用只有曹加齐能听懂的含糊话语,断断续续跟儿子说:“找个伴,不然我没了,你一个人孤苦伶仃,怎么办……”再苦再难,曹加齐未曾掉过眼泪,但每每听到母亲这么说,他就想哭。“正所谓母子连心,做母亲的都希望儿子有个家。”

但不能为了娶媳妇而忽略了自己的母亲。“百善孝为先,该尽的责任一定要尽到,这个是最起码的良心。”曹加齐坚定地说。

这些年来,曹加齐既当儿子,又当女儿,给母亲洗澡、抹身、理发……除了每天早晚的悉心照料,还会面临“突发情况”。“我妈意识不清楚的时候,大便经常拉在身上,因为帕金森引起便秘,她每四五天才解一次,大便特别臭,只有我能忍受得了。”

每天在烧饼摊前,曹加齐既要做生意,又要照顾母亲。一些老人看到了,感同身受,朝他竖起大拇指说:“像你这样的孝子真是少有。”

是的,很多人正年轻,还未老过。

依然微笑面对生活

一张子母床,一个烧饼摊,被疾病困住的母亲,被生活重压的儿子,他们用仅有的力气支撑前行,也没有忘记以微笑面对生活。

曹加齐的身上背负着多重磨难,照顾生病28年的母亲是第一重“难”,50岁仍孑然一身是第二重“难”,常年背负大额医疗费用是第三重“难”。对普通人而言,其中任何一种“难”或许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但曹加齐既没有放弃母亲,也没有放弃自己,依然怀着一颗追求爱和幸福的心。

马路边,一方烧饼摊,一辆载着母亲的面包车,很多德清人时常光顾,顺便也知晓了烧饼背后的故事。“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曹加齐的孝心通过烧饼感动着这座浙北小城。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沈晓颜 陈炜 通讯员 沈欢欢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