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

2022-01-15 11:11:02 462阅

2003年2月1日,正值中国航天员大队选拔首飞梯队的关键时刻,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罹难。大家都在为中国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担心,但是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员大队党支部收到了全部参训的14名备选航天员递交的请战书,他们一致要求争当首飞第一人。最后,杨利伟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在艰苦环境下开展的,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不求名利,舍家为国,甚至是流血牺牲。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有数百名官兵、职工和家属长眠于此,他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一辈子甘做幕后英雄,几十年默默奉献。有一位航天幕后英雄曾经这样深情地写道:“我们有幸成了人们的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石子铺就的小道或大道,任由人们踩踏。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

航天员要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就要承受火箭将自身推举到轨道上的加速度。加速度训练要求航天员在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条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维能力。其实在训练的时候,离心机它就像一只巨大的铁钳,紧紧地夹住旋转舱,在圆形的超重实验室里飞速地旋转。每一个航天员的手里,都有一个爆鸣器,训练的时候如果感到极度地不适,那就按下爆鸣器,工作人员就会停止操作。但在多年的训练中,没有一位航天员按下过爆鸣器,只有工作人员自己根据监测到的各项生理指标,来判断是否停止操作。

航天员杨利伟是这样形容航天员大队生活的。他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主持人问航天员景海鹏:“你们在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回不来?”景海鹏回答说:“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使命重于生命。即使我们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已经发射了13艘神舟飞船,成功率100%,创造了发射“零失误”和回收“十环打靶”的优异成绩。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成为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国家。

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

非凡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位播音员主持人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我是周瑜。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精神


来源:央视网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