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走进杭城校园 开启博物馆教育新模式

2021-09-15 17:40:19 876阅

9月15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丝路文化进校园”教育联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成立。 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为向联盟学校颁发“丝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铜牌。

在成立仪式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何珊云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推动馆校创新合作模式的教育理念。随后,向大家介绍了丝路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并发布读本《丝路奇幻之旅》封面。

参与本次活动的联盟学校围绕“丝路文化”与“馆校合作”的主题展开了案例分享,展现了“丝路文化进校园”在教学工作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推动了大家在馆校合作领域的交流与共享。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的罗才军校长以“渔之韵”课程项目化学习为例,带来了题为《丝路之绸 撬动项目化学习新样态》的主题分享;浙江大学幼儿园实验园的冯燕老师结合丝绸展览,带来了题为《虫洞之旅,丝润童心—幼儿园丝绸博物馆的设计》的主题分享;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蒋婕副校长带来题为《皮影戏——让丝路文物活起来》的主题分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苏剑萍老师带来题为《“丝路与诗路”项目化学习初尝试》;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宋栩栩老师带来题为《“丝绸与时尚”博物杭州课程案例》的主题分享。

据悉,在双减的政策下,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开设了丝路文化进校园、大运河文化进校园、长三角博物馆进校园、汉风文化进校园、巴蜀文化进校园项目。其中,“丝路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由 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该 项目以“宏大图景·真实生活”为设计理念,结合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科课程标准,综合了历史、科学、工艺、美术、文学等五大模块的课程。这是一门提供给中小学生的课程,是一门“走进校园”的课程。学校中的教师将根据提供的课程纲要、课件、学生手册等课程材料进行教学。课程提供给全国中小学,全方面展现“蚕桑丝织”和“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丝绸”与“丝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的知识视野、文化认同度与民族自豪感。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何珊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得到很多学校跟家长的关注,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在于学校是否有充足的时间、空间、资源来完成一个高质量的课后托管服务。“在这个问题之下,我们找到了破解这个问题的一个路径,我们觉得应该把更多博物馆优秀的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的资料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要如何落实到儿童的生活中呢?这需要很多高校的力量,结合教育专业相关的一些专家,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变成教育资源,落地到学校并提供给学校免费使用,从而能够给学校减负、给老师减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任务。”

据了解,“丝路文化进校园”项目将进一步推进馆校融合,加强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以及学校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同时,也将强化优秀博物馆进校园项目的示范引领,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让丝路文化走进校园,走入孩子的心里。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沈雁容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