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普惠? 时代考卷的“宁波答案”

2021-06-11 08:37:33 2830阅

杭州日报讯 近年来,浙江各地充分发挥金融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成为全国区域金融改革数量最多、门类最全的省份,在区域金融改革之路上展现了浙江的“头雁风采”。

杭州发力数字经济,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于此;温州成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金融服务民企发展的长效机制;宁波是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台州成为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并已形成服务小微企业的“台州模式”;义乌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国际贸易金融改革之路;湖州和衢州成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金融领域深入实践;嘉兴正积极申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改革看浙江。近日,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区域金改看浙江”活动,记者与人行工作人员一起,通过走访各地企业、商业银行、首贷服务中心等地,了解调查浙江区域金融改革的现状,并推出“区域金改看浙江”系列报道,第一站走进宁波。普惠金融改革试点一年多的宁波,在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上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2019年11月,浙江宁波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部署。

企业原计划的“开门红”陷入缺资金、缺项目、缺工人的窘境,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普惠金融改革的担子更重了。信用贷如何打破数据壁垒?中小企业如何破解“融资难”?“首贷户”如何轻松拿到银行贷款?这些普惠金融的“时代答卷”亟待回答。

普惠金融究竟如何做?“金改”一年多,浙江宁波给出了怎样的回答?

信用大数据“做媒”

10445家企业拿到了银行贷款

镜头闪回到2018年11月,由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指导、宁波市资金清算中心承建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始试运行,这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此后,该平台数次迭代升级,并于2020年12月正式上线运行。

据悉,该平台打通了宁波市公共大数据资源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渠道,建立了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并与全省“保证贷款登记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及国家发改委“信易贷”平台对接,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截至今年4月末,该平台已采集入库信息13.5亿条,覆盖市场主体201.8万个,所有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实现100%入库,信息涵盖政务、金融、公用事业缴费及商务等四大类。

除信息查询外,该平台还提供融资申请、需求登记等服务,企业线上提交定向或公开融资需求,平台就会向企业精准推荐一家或多家银行的金融产品,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比比贷款门槛、利率、期限,货比三家,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要还是不要,企业说了算。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宁波市中支还要求各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27445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出融资需求,其中10445户通过平台获得了融资。

“该平台可有效缓解银企、银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痛点,不仅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查询、客户搜寻、风险预警、融资对接等服务,还降低了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信贷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人行宁波市中支工作人员说。

“一年一贷”资金压力大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制造业是宁波产业经济的主体,但很多制造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信贷资金,“短贷长用”“期限错配”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无形中推高了转贷成本,增加了资金风险。

去年4月20日,人行宁波市中支以北仑为试点,启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各家银行纷纷响应,针对当地产业特色,推出了包括模具企业贷、智能模具贷、装备制造贷、汽配贷、厂房按揭贷和石化贷6项信贷产品,惠及49家企业,金额达到14.7亿元。截至4月底,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42.3亿元,同比增长98.2%,增速连续10个月超50%。

北仑区是全国最大的压铸模及压铸产品生产集聚地,区内11家企业跻身中国压铸模具20强。

恒奇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主营产品为奶茶杯、盖和乳品包装的模具,星巴克、茶百道等品牌的杯子就是由该公司的模具生产的。2016年,恒奇引入Neural-MOS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1年产能提升了70%的产能,而在产能提升的背后,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大幅攀升,加上原材料涨价、技术人员增加等因素,企业资金遇到了困难。去年,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项提升行动下,中国银行北仑分行推出了“智能模具贷”,为恒奇提供了10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中国银行北仑分行行长吕治告诉记者:“之所以敢发放信用贷款,主要基于企业实施的数字化管理改造,企业向银行开放了订单数量、订单完成进度、交货情况、原材料采购数据等信息,银行更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心里更有底了。”

从数据来看,北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试点成效显著。截至今年4月底,北仑全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9.41亿元,同比增长149.8%;惠及企业1395户,同比增长92.3%;中长期贷款占制造业贷款余额比重33.5%,同比提高16.5%。

企业发展政府来“担保” “微担通”提前完成“百亿万户”小目标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体量小、倍数少两大痛点,2020年3月25日,宁波在全国首创“银行+财政+担保”三方联动的“微担通”业务模式,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小微领域。

据悉,“微担通”业务定向支持宁波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和个体工商户的复工复产,包括“抗疫助工贷”和“抗疫助工担”两款子项目。其中,“抗疫助工贷”项目由当地银行办理,单笔贷款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单户最高可贷1000万元;“抗疫助工担”则由宁波市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为企业融资。在政策执行期间,“抗疫助工担”项目全部免收担保费。

宁波奥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疾病早期发现、诊断、预防到监测的高科技生物企业,主要致力于提供领先的妇幼保健临床诊断解决方案。2020年4月,奥丞生物因疫情影响及研发投入较大,自有资金不足,首次向甬城农商行申请贷款,结果三天就拿到了500万元“微担通”授信,用于科研队伍扩充和技术设备研发。目前,该企业发展稳健,合作医院扩大至两倍,生产供应量快速提升,甬城农商行给该企业的信贷支持也增加到了2500万元。

在宁波,像奥丞生物这样通过“微担通”获利的企业还很多。据了解,“微担通”推出仅6个月,就提前完成全年服务近万家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规模超100亿的目标。截至2020年底,累计为9223户小微主体发放“微担通”担保贷款114.19亿元,减免担保费1.4亿元。

“首贷户”贷款有多难? 638户首贷户轻松获授信12.7亿元

近年来,“首贷户”这个词被一再提及。所谓“首贷户”,就是从来没有从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通常来说,这类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少,且征信报告中无任何贷款记录,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放款给他们。这类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贷款,难度非常高。

去年,为建设首贷服务实体机构,提升首贷融资服务,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以奉化区为试点,依托“8718”(帮企一把)平台成立了全省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奉化区首贷服务中心。目前,宁波已成立了22家首贷服务中心,受理了1872户小微主体融资需求,成功为638户小微主体首贷户授信12.7亿元。

据悉,奉化区首贷服务中心采取“小前台+大后台”“线下窗口+线上平台”模式,依托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奉化区“周周融”平台等载体,连接辖区25家本地银行,还可获得宁波市60多家银行提供的信息和信贷资源。

在奉化区首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具体操作流程。只要扫描二维码,填写企业相关信息后,就可定向或公开向银行发起贷款申请。银行在后台收到企业诉求后,则安排客户经理上门了解企业情况,并确定是否授信、授信额度等。一般来说,3天内就会给企业一个答复。

记者了解到,通过首贷服务中心申请贷款,还有不少好处。比如,企业可一次性对接多家银行,免去了跑银行网点的烦恼。如果贷款成功,当地财政将予以0.5%-0.7%的贴息,减轻企业利息负担。此外,为鼓励银行大胆放贷,如果出现坏账,当地财政还会给予银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已受理企业融资咨询249家,对接企业241家,成功撮合75家,授信金额7563万元,回访企业149家。人行奉化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借助企服中心直联全区1万多家企业的渠道优势,汇总梳理宣传银行首贷产品,探索破解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受理企业需求并跟踪督促,促使银行及时回应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提升了首贷成功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夏佳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