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陈立群!台江民中迎来杭州新校长 记者随杭四中名师团前往

2020-10-13 08:15:55 7054阅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前不久,一条“台江民族中学迎来新的‘杭州校长’”的新闻一度刷屏。

这所和杭州相隔1400多公里的贵州山区县城高中,因为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前往支教1400多个日日夜夜,逐渐被浙江民众熟知、牵挂——4年前,高考本科上线率仅10%,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9%,如今,这所曾经远近闻名的“差校”已发生“点石成金”之变,成为台江乃至黔东南自治区的金名片。

蔡毛在高一(5)班听课。

接棒陈立群的,是杭州第四中学党委副书记蔡毛。未来两年里,他将接过杭州教育帮扶台江民中的大旗,带领正处于高位运转的台江民中继续跋涉教育改革深水区。

新校长和台江民中磨合得如何?他为台江民中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台江民中的教育改革还缺什么?近日,趁着杭州第四中学校长张伟韬率队前往台江签署杭四中与台江民中的结对帮扶协议,以及杭四中各学科名师们为台江民中教学管理“把脉”的契机,我们与台江民中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突袭”的旁听课

校长为年轻教师“开药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9月24日上午10时,高一(5)班教室里,任课老师石贵竹正投入地为学生讲解着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知识点。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生物课,但就在上课前,教室突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校长蔡毛和初到台江民中的我们。

只见蔡毛手握笔记本和笔,笑盈盈地跟师生们打了个招呼,就拿出自己随带的听课小凳坐到了教室的最后排,并示意老师正常开始上课。我们注意到,学生们的表现都挺淡定,而老师在一开始上课时稍显紧张,但很快也进入到日常上课状态中。

校长来教室里听课,这对于台江民中师生们来说,已非新鲜事。自打新学期开学,这位“新来的杭州校长”只要没有要紧事,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各听一节课。台江民中班级数量多,光是一个年级就有18至20个班。蔡毛在接任后,为了尽快熟悉师生和民中课堂,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去每个班、每个老师的课堂上听一节课。

一开始,看到蔡毛突然走进教室听课,师生们都很“做筋骨”,课堂氛围要比平常紧张。但随着蔡毛不断入班听课,大家都逐渐习惯了校长“突袭”课堂。

实际上,入班听课是蔡毛尽快熟悉师生和课堂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此,他还提前做了功课——9月4日,他在高三每个班各随机抽取了几名学生,请他们填写一份课堂调查问卷。“这份调查设计了6个问题,都跟老师教学有关。例如,教师课堂教学态度、管理能力、教学水平、课外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及讲评是否认真等。”蔡毛说,学生们都很认真,有些孩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把问卷表写得满满当当。

从调查结果来看,台江民中的绝大部分老师课堂态度认真、课后答疑和作业批改也都做得很好。但能讲清重点,突破难点的老师不是特别多。具有多年教师管理经验的蔡毛意识到:老师们对待教学都非常认真正说明台江民中的老师目前精神面貌很不错。但在做到态度认真后,如何尽快提升这支团队的教学水平成为最大难点。

为了判断这些结论是否正确,蔡毛在听课时也格外细致。以此次生物课为例,45分钟的课堂时间,他全神贯注,并根据老师的课堂表现不断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任教第二年,就能把生物课上出特点,课堂氛围热烈,很值得点赞。”蔡毛说,但是台江民中的学生有个普遍特点,就是学完就忘。这说明他们对知识点掌握不彻底。从本次课堂效果来看,这一“顽疾”依然没能得到很好解决。

课后,蔡毛将石贵竹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开了张“药方”。“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上生物课要结合实际,并采用对比、类比等方法。同时,老师上课应该像织毛衣,要有一个线索把知识点串在一起。这几招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防止学完忘。”身为化学高级老师的蔡毛还给石贵竹支了很特别的一招:生物化学不分家,想要上好生物课,有空可以多去听听其他老师的化学课。头一次进校长办公室的石贵竹在聊起教学业务问题时,也一扫刚进门时的拘束,将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困惑一一道出,蔡毛也相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两人细细交流了30分钟,在谈话即将结束之时,石贵竹也向校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校长,以后您能多来听听我的课吗?”蔡毛笑了,“没问题!”

结束这堂旁听课及谈话后,蔡毛告诉我们,这个新学期自己已听了40余堂课,而他的听课感受也确实印证了学生们的课堂感受。“在陈校长来支教前,台江民中长期是一所差校,留不住优秀老师。这也导致,如今虽然学校升学率节节高,今年更是奇迹般的考出好成绩。但学校年轻教师比例很高,且由于没有优秀前辈引领,年轻教师目前教学水平都亟待提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听课,老师居然整堂课就讲了6道题,效率太低了。”蔡毛说,往年,台江中考前100名学生里,只有个位数学生愿意留在台江民中。今年台江县中考前200名有192名留在了台江民中。梦寐以求的好生源终于来了,但优秀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师资的提质增效,已成为台江民中教学管理中更艰难,也更为迫切的一环。在蔡毛看来,抓住这些年轻教师才能抓住台江民中的未来。

杭四中老师和台江民中老师分享学校德育心得。

争分夺秒的交流

名师团“摸家底”助力“造血”

这一次,知道“娘家人”要来台江结对帮扶,蔡毛非常期待。“建立结对帮扶协作关系后,杭四中将通过两校资源共享、教师培养和学生培养来帮助台江民中深化教育改革。接下来,台江民中会定期选派教师、学生去杭四中学习。”蔡毛说,除了这份长期帮扶的协议,名师团的到来也让他原本还在计划阶段的教学交流会具备了提前实现的条件。为此,他几乎把名师团所有在台江的空档都用上了。从德育交流、教学交流到班主任培训,每一场交流活动的议题都是蔡毛在近一个月里总结出的“刚需问题”。

杭四中的老师们准备得很用心,几乎每场交流会都准备了几十页PPT。而台江民中的老师也根据学校实际抛出了一个个“麻辣”问题。由于双方互动热烈,每一场交流会都紧凑到可以用争分夺秒形容。

“我们学校80%-90%学生是留守青少年,而且小学初中的基础很差,高中还需要先为学生补基础。学校想做一些德育活动,根本没时间。”台江民中副校长杨群在听完杭四中学生处主任吴玥分享的杭四中德育经验后,就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其实,教学和德育应该是同步推进的。如果觉得没时间,应该着手提高课堂效率。让德育让步教学,是一种短视的做法,长此以往也会损伤教学成效。”杭四中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娄雨奇建议,“我们应该从生源现状、生源环境以及3年后要把这些生源培养成怎样的目标来进行分析,并得出德育目标。这一目标要能入脑入心,便于践行,才能跟随孩子的一生。”

在教学交流活动上,台江民中教学处主任、高二数学老师吴玉宇提出的问题引发现场两地老师热议,“我讲完题后,学生都说听得懂,但却不会举一反三,这该怎么办”?“听得懂却不会做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杭四中副校长、数学高级教师陈孝举点明了问题要害,他分析道,这一现象说明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而思维和学习习惯恰正是一个学生想要提升成绩最为关键的特质。“老师讲完一道题后,学生不仅要能解这道题,还要能讲解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并再仿照这道题来自己出一道相似的题,这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四中高一年级组组长胡晓青也给老师支起招。

针对台江民中老师们关心的“课堂效率”问题,陈孝举提出了“编剧”的概念。“老师应该是一个编剧,提前通过教案设计好课堂各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低效的课堂教学正说明教师能力的缺失。”陈孝举提议,教龄6年以内的新老师,应该为每堂课提前写详细的教案,同时要及时做好课堂反思工作。“收获特别大,学到了许多教学新理念,教学细节上杭四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台江民中教学处副主任、高三英语老师文丹说。

这样的交流热情一直延续到会后。班主任培训会结束已是当晚9时20分,台江民中高三(16)班班主任欧阳伍特地找到培训主讲老师胡晓青交流班主任管理心得。而杭四中的老师们也利用在台江的碎片化时间不断探讨台江民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破解之道。

“教育始终是人的主观行为,这就导致老师的教学差异很大。杭四中和台江民中接下来要共同探索推进的就是如何提升台江民中教师教学底线,减少标准上的差异。”张伟韬说,此次在台江多元扫描了解清楚了台江民中的“家底”,他们会在回杭后再细化具体的帮扶方案,让帮扶效应最大化,也让台江民中早日从目前的“输血”进入“造血”阶段。当然,教育需要放长眼光,在越前端解决问题,成效就会越明显。

张伟韬(左二)在看邰格动从小到大的奖状。

满载爱心的家访

为寒门学子插上梦想翅膀

此行的最后,我们跟随杭四中名师团来到距离台江县城车程1小时,素有台江“小西藏”之称的方召镇汪交村家访。

原来,这一次来台江之前,杭四中不仅联系爱心企业为台江民中捐助教学技术设备,还在学校党员教师中发出了号召。最终,全校有七八十位党员自愿结对了19个台江民中的寒门学子。而我们要去家访的,就是其中的两名高一新生。名师团将代表所有爱心教师送去千里外的温暖。

在车上,女生邰格动告诉我们,自己是孤儿,跟着叔叔一家生活。因为汪交村和县城还没有通班车,她每个月只会搭便车回一次家。男生邰良当家中的五姐弟均在求学,爷爷奶奶年迈,父母仅凭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养活一家九口。但两个清贫的家中,最显眼的都要属挂满墙的奖状。“再苦再累都要供孩子读书。”这两年,不断在村寨响起的村里学生考上大学的喜报,已经让“读书改变命运”越来越深入人心。

邰格动悄悄告诉我们,因为一路求学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自己今后想做一个老师,但她很担心因为贫困而无法圆梦。“我们的资助不仅限于你们高中阶段。只要你们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老师们会一直帮助你们。”细心的张伟韬察觉了邰格动眉宇间淡淡的忧愁,向她许下了未来的承诺。邰格动立刻露出了笑容。

蔡毛注意到邰良当的手里一路都拿着英语书背单词。“英语是我们最怕的学科。单词全靠硬背,背了很快就忘。”面对校长的询问,邰良当有些不好意思。“据我这一个月的感受,英语确实是民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拦路虎。”蔡毛说,台江民中学生小学初中英语底子薄,到了高中压力确实很大。蔡毛也在这次家访中下定决心,国庆回来后,要给学生们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听说氛围。“其实这学期开始,每天早上6时10分起,已经在学生起床洗漱时间增加了半小时的英语广播。师生们都很辛苦,但没办法,要追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而通过这次家访,张伟韬更关注的则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两个孩子都很老实努力,但内心很不自信。这也是我们这几天接触下来发现的台江民中学生的共性问题。”张伟韬说,他也询问了两个孩子最远去过哪里?邰良当去过贵阳,而邰格动只去过台江县城。在张伟韬看来,要打破孩子内心的自卑,首先要打破生存环境带给他们的视野局限性。所以,他的心里也有了计划:接下来,他想邀请台江民中的学生来杭四中研学。“我还想找一些跟他们拥有相同人生经历的大学生,来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之路,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共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今,数日的“把脉”之行已经结束,但杭四中与台江民中的结对之路,才刚刚开始。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纪驭亚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