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们去哪“流浪”?胡沈员携编导处女作《流浪》开启杭州首演

2020-09-15 07:43:10 2402阅

杭州日报讯 用行云流水的身体,开启一场没有终点的流浪之旅。今晚,青年舞蹈家胡沈员将携手五位中国优秀青年舞者,带着自己独立编导的第一部60分钟长篇现代舞作品《流浪》亮相杭州大剧院。

曾经游离在城市的边缘,穿过疏离冷漠的人群,遥望寂寂孤独的深夜。胡沈员向自己发问——每天都有人离开,而当我离开的时候,会留下什么,会去往哪里?于是,《流浪》应运而生。在这五年的时光里,他也从一个“柔软”且“坚韧”的舞者蜕变为更忠于自我和表达的编导。

《流浪》借用中国蒙古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语汇,用现代舞的身体表现方式,尝试表达在无限循环的时间里对自我的观察,探讨当下社会里所有人的“流浪”。这是一场他们的流浪,也是一场你我的流浪。

1/在自己的作品里,我找到了倾诉的出口

“我的第一部独立创作的60分钟长篇现代舞剧作品,应该更倾向于肢体化还是情感化呢?最后思来想去,我决定从亲人之间的情感出发。而《流浪》中的很多画面,就是我成长的碎片和曾经的记忆。”

三十而立的胡沈员,顶着2019《舞蹈风暴》总冠军的光环。何炅说他 “在无声当中见惊雷,在柔软当中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十面埋伏》里反串的绝美“虞姬”,被杨丽萍称为“上天赐予了他面条一样的脚背和柔弱无骨的身体,他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礼物”。

“但是一直演绎别人的作品,我找不到倾诉的出口。”胡沈员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将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其中,有生活的况味,有情绪的共振,有远方的思考。编导处女作《流浪》以大量的脚下步伐动作的编创,展现人在多种情绪下的身体形态。以蒙古族辽阔、深沉的音乐旋律,勾勒出人们内心的情感起伏与画面。

“每个人对‘流浪’都有不同的定义,是离开家乡,是失去亲人,是一场迁徙。” 胡沈员说,《流浪》不表现爱情、人物、故事,却又将这些七情六欲赤裸裸地放在舞台。演出的尾声,字幕上会缓缓打出几行跋——“有的人甘愿抛弃一切追逐流浪,试探自由与孤独,梦见生命的狂欢,遥望迷途的前方,我们和时间一起迁移成长,无形却有力量。流浪,即便两手空空,即便一无所有,也不要害怕前行,走吧,离开吧,去踏破前路荆棘,用鲜血浇灌土地,直至脚下灿烂生花。流浪,心无依靠的那一刻。”这次,胡沈员取消了谢幕,只留下空旷的舞台,意味着“流浪没有终点”。

2/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观众走近现代舞

今年的《流浪》全国巡演,为期两个多月,平均每个月达到15场,是国内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一部现代舞作品。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演出的当天早上演员们就要开始训练,合成、联排到最后登台,很多时候都会面临高强度工作及超负荷的连轴转。 “我本人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线,除了仅仅3分钟的换衣时间,其他时间都在舞台上。” 胡沈员开玩笑说,演员们还给《流浪》取了另一个名字——“拿命来”。“所以,身体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也格外珍惜。现在,我每天除了保持固定的练功、练舞外,还有额外的肌肉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2017年第一版《流浪》创作出来的时候,整部剧风格特别艺术化、抽象化。到了2019年重排的时候,胡沈员在其中加入了更多明晰的线索,让观众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品的氛围和情境中去。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胡沈员很明白,先锋艺术如果固步自封,结局就是把自己玩死。如今,他在专注于雕琢和打磨作品的同时,也逐渐收起性格中的执拗与狂傲,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观众走近现代舞。

抛掉熟悉的动作,忘记擅长的技巧,《流浪》是一部胡沈员作为初出茅庐的现代舞编导所展现的作品。若我没有流浪的日子,怎与你分享我的人生。他说,“我所理解的流浪,记不清来自哪里,预料不到通往何处,而是在不断坍塌又重建的生活中产生的世界。”经过一次次舞台的淬炼,对于这样一位青年舞者转型创作新人而言,《流浪》将是胡沈员艺术生涯燃起的又一束理想之火。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厉玮 文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