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和旅游携手 人游其间 坐拥“诗和远方”

2020-05-21 08:26:50 2692阅

杭州日报讯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旅游日前后,杭州各大景区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文化旅游活动,迎来了疫情以来的一波旅游小高潮。

众多文旅活动中,一些与非遗相关的项目以其多彩的形式,深厚的内涵,新颖的呈现方式,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遗+旅游”呈现出越来越蓬勃的态势。这是一道互惠互利的加法题:“非遗+旅游”,一方面,让“非遗”项目活了起来,振兴起来,另一方面,也让景区旺了起来,游客留了下来。西溪湿地和塘栖古镇便是例证。

西溪湿地 湿地风光+活态非遗+文创 让你坐拥“诗和远方”

5月19日那天,如果你漫步西溪湿地,随处都能感受到非遗的气息:绿堤西口小草坪上,小麻花、蒋村鱼圆、葱包烩、湿地米酒等非遗美食琳琅满目,你可以大饱口福;在深潭口,有西溪小花篮、端午香袋、西湖龙井等非遗技艺现场展示,你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制作;睡莲开得正好,绿堤上香水百合、超级海棠、鼠尾草也摇曳生姿,你可以在脉脉花香里感受传统的“花朝节”……

“西溪且留下”,去过西溪就会发现,让人们愿意在西溪“留下”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优质的自然风光,还因为那里有着特色传统民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西溪湿地已将多项非遗技艺带入湿地景区,为游客打造出一方“诗与远方”的理想之地。

如今,走入西溪湿地,非遗精品处处可见,湿地已然成为西湖区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据介绍,目前湿地涵盖了“蒋村龙舟胜会”“花朝节”“西溪小花篮编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西溪水上人家习俗”“蒋村鱼圆制作工艺”“两浙词人祠堂祭祀活动”等多项非遗项目。

为了扩大非遗的展示空间,湿地建立了河渚街、西溪人家和绿堤三大非遗文化展示点。在旅游旺季时,这几处展示点游人如织,是景区内最热闹的地方。西溪湿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非遗项目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不少外地游客,在河渚街看到西溪小花篮的制作过程,惊叹手工艺精巧的同时,都会买一个小花篮回去留作纪念。”

塘栖古镇 非遗民俗+非遗技艺+采摘游 带来超值旅游体验

5月,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提到枇杷,杭州首屈一指的便是塘栖枇杷。与往年一样,采摘游正是塘栖眼下旅游的热点。而今年,游客们在品尝了鲜甜的枇杷之后,还可以参加一系列的非遗民俗体验。

5月20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位于塘栖古镇广济桥旁的百年老字号“王元兴”推出了一场传统的古镇早茶宴体验活动。

作为旧时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老底子塘栖人的生活很讲究,有吃早茶的习俗。早茶时间,最常吃的就是塘栖茶糕,也有人叫它水蒸糕,松、香、鲜,咬上一口,油润香糯,滋味悠长……

如今,那些特色菜点的烹饪技艺已然成为非遗项目。当天的体验活动中,人们悠然地享受着“王元兴”的早茶:坐在八仙桌上,喝着径山茶、枇杷花茶、梅花茶、红茶、咸茶,配以各种塘栖糕点、传统点心、小菜水果,还有评弹和古筝助兴,仿佛回到了悠远的旧时光。

小满,相传是蚕神的诞辰。在塘栖镇的另一边,塘北村的原生态蚕桑丝织体验游线也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体验。蚕桑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分支,塘栖是余杭“丝绸之府”的主要代表区域,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塘北村村民世代传承着种桑、养蚕、缫土丝、剥丝绵等手工生产技艺,90%以上的农户还在从事蚕桑生产,是杭嘉湖一代较有代表性的蚕桑丝织村落之一。5月15日至20日,塘北村部分村户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原生态剥丝绵、缫土丝等非遗活态展示体验活动,慕名而至的游客不仅可以看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还可以亲手“剥丝抽茧”,并从中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一边逛古镇,看风景,吃枇杷,一边在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旅游体验让众多游客直呼“超值”。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