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她来杭州做保姆 查出肿瘤后默默离开……柴大姐心心念念的两户老东家都找到了!

2019-11-09 07:24:40 2868阅

都市快报 首席记者 杨丽 摄影 江玥

2000年,柴招兰从江西德兴老家到杭州来做保姆。2003年春节一过,她去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有肿瘤。

16年过去了,66岁的柴招兰心里一直对杭州两户人家念念不忘,“我一直记着他们。”

他们是柴招兰的东家,她打进快报热线想找到他们,谢谢他们在她生病悄悄回老家后,没有忘记她,给她寄药寄钱(此前报道:19年前她来杭州做保姆 查出肺部肿瘤后默默离开 如今她想找回两个老东家:有一份情我一直记着)。

昨天一早,读者张女士打进快报热线:“我知道她东家在哪里。”

回家前给孩子包了100多个饺子

这个东家是朱正中。在张女士的牵线下,我先给朱家打了个电话,是朱正中妻子接的,“柴招兰啊?是啊是啊,我们有时还会想她的,不知道情况怎样了。”

朱正中家还在紫云山庄,“她好像来看过我们一次,那时候正好是冬天,我们去海南避寒了,可能她看我们没在,以为搬走了……”朱正中的妻子有点惋惜,“她当时也没手机没留电话,我们家里电话后来也换了。”

我马上把好消息告诉柴招兰,她当时正在包饺子,“我后天一清早就要走了,给孩子们包点饺子,放在冰箱里他们可以吃。”

柴招兰说大约要包100多个饺子,估摸要到中午才能完,小孙女下午4点放学,她要去接。

我提议,下午我去小孙女学校门口,接上她们祖孙俩,然后一起去紫云山庄。

小区保安给了她快报电话

下午4点,接上柴招兰和小孙女,路上,大家谈着谈着,柴招兰说起了家长里短。当年,丈夫得了肝癌,生病的时候,她没掉一滴眼泪,不想丈夫难过,“等事情办完了,我才哭”。

她也有烦心事,都是关乎两个儿子的,“老头子要是在,也可以补贴给家里,补贴给两个儿子一点,我现在身体也不好,有点帮不上孩子……”

“大姐,你不要这么说,老人不生病才是孩子们最大的福气,还可以帮帮孩子”,司机丁师傅说,“老人在,家在,老人不在,家就散了。”

去紫云山庄的路正在修,柴招兰贴着车窗看,“不认识了”。19年前,柴招兰第一次来杭州,在朝晖的家政公司等着东家来接,朱正中的妻子开着依维柯接上了她。

柴招兰也是有心,打进快报热线前几天,曾去过吴山广场,她记得另一个东家“陈乃荣”(谐音,应为:成乃荣)有个房子在那,“我走到鼓楼那就不认识了……”回来和小儿子新家小区的保安打听,问他们怎么可以找人,保安帮助查到了快报电话。

她和大姐拥抱在一起

紫云山庄大门上去,沿着山路,“往左,往右”,暮色已经深了,柴招兰透着窗玻璃往外看,19年前她每天来回走的这条路,“没怎么变”。

路灯下,一个老伯站着,“是他是他!姐夫!”柴招兰提高了声音。

“招兰!”老伯是朱正中,柴招兰在他们家做保姆的时候,叫他妻子“大姐”。

朱家小院门口,朱正中妻子等着,“大姐还这么年轻!她真是一点也没变啊!”还没下车,柴招兰就兴奋起来。

“招兰!你这么多年还想着我们!”

“怎么会忘呢!我在杭州,得到你们这么多帮助!”

两人拥抱在一起,分开后,又拉着手。

“一早,我们业主群就开始转发了,大家看了很感动”,正在遛狗的强女士看着她们,很高兴。她住在这10多年了,“我们紫云山庄出了这么好的事,这么好的业主,这个保姆这么感恩,真好!”

“今天我接到几十个电话,几十条微信,他们都来问我了!我回他们说:惭愧!”朱正中76岁,看着健朗。他说,一早就有邻居特地把快报送到他们家,还有人在飞机上看到快报,拍了照片发给他。

“我们一直想知道她的情况,看了报道后,知道她现在身体好点了,两个儿子也出息了,我们做的事不足挂齿,却被挂到了报纸上”,老人幽默地说。

“当时,还是成乃荣告诉我们说她走了,她应该来找我啊”,朱老伯下海后,专门研究抗肿瘤生物试剂。

柴招兰的小孙女蛮乖,坐在那一声也不响,“你们吃了饭没有?饿不饿?”朱正中妻子问,“我给你们煮点东西,先垫垫?”说着,就进了厨房,开始煮汤圆。

柴招兰走后,当年朱家留下的保姆做满10年后,回去结婚了。后来朱家也陆续找过好几个,上一个保姆做了几年后也回老家了。

“我本来没高血压,保姆突然没有了,一下高血压都来了”,朱正中妻子说,“我去朝晖那边再找,都不太好,有的做一天,不舒服就让她们回去了”。

她说,“保姆也是讲缘分的”,现在,他们就叫钟点工帮着干干家务,原本不怎么干家务的她,现在也自己干点活。

说话间,几碗汤圆煮好了,柴招兰端着出来,小孙女不小心碰了下,汤洒在地上,“怎么不小心呢?”柴招兰轻声责怪。

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不客气地大口吃起来,柴招兰也端起了碗。

“别客气,我住院你还来照顾我”,朱正中当年膝盖做手术,柴招兰去照顾,隔壁床有个小伙也是生病住院,经常喊痛,“她很会安慰人,就跟他说,短暂的痛苦可以换来长久的幸福……”

和另一个东家视频

柴招兰的另一个东家成乃荣一家在外有事,赶不过来。

“他现在可忙了,抱着个照相机全世界跑,他喜欢到处飞,去拍照片”,朱正中妻子说。

如果这次见不到,也不知几位老人什么时候可以再重逢,“要么视频吧?”我提议。

“成大哥,你还认识我吗?”

“招兰!你没怎么变啊!还是这么笑呵呵的!你还好吧?”

“老了,老了,我头发都白了”,柴招兰因为心脏不好,医生关照她不要受凉,她一直戴着顶太阳帽,对着手机屏幕,她把帽子一摘,满头白发。

“我们也就做了很小的事,你不要放在心里!”和朱正中一样,从早上开始,成乃荣也接了不少电话,大学同学、朋友、妻子表弟等等,都来问他:“你做了好事,都上报纸了,没听你说起过啊。”

以前,朱家和成家住前后幢,有时,成乃荣去朱家串门,柴招兰就招呼他:“成大哥,你吃了饭再走吧!”

成乃荣对柴招兰做的麦糊烧特别喜欢,说她做的特别好吃、特别香。

两家人的长辈都有诸暨人,晚饭喜欢吃麦糊烧就稀饭,“他经常说,你们两个保姆不要了,就给我们家留一个”。朱正中笑眯眯地说起旧事,这些细碎的记忆,让几位老人仿佛回到10多年前聚在一起的热闹场景……

每个保姆都有一个故事

尽管两个东家都觉得是件小事,但柴招兰始终记着这份情,珍惜着19年前在杭州的这段缘分。

柴招兰走了后,成家陆续也换了很多保姆,“前后100个总有吧”,倒不是在成家难做,“我老婆喜欢和她们一起做,我老婆烧饭烧得很好的,做家务也做得很好,她们学好了后走了!” 成乃荣开玩笑地说。

“现在好的保姆真的很难找,现在我都自己做,当锻炼身体”,成乃荣妻子说,她喜欢和保姆聊天,听她们讲她们的经历。

“每个保姆都有一个故事”,她想两个孙女都长大些,写写她们的故事。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