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弟姐妹就是好!54岁的郭大哥确诊白血病一度想放弃 配型全相合的姐姐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2021-06-15 19:56:00 1672阅

都市快报讯 郭大哥是杭州人,住在萧山,今年54岁。去年11月,郭大哥时常感觉到头晕,整个人没什么力气,尤其是走路的时候,两条腿就像踩在棉花上。起先他以为是累了,想着休息几天就能好,可是很快,他又出现了腹胀的症状。

头晕、乏力、腹胀,种种症状持续了一个多月,实在熬不住了,郭大哥跑到附近诊所,一开始,什么都没检查出来。察觉到不对的他又跑到大医院去,一系列检查做下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我的印象里,白血病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拿到检查报告,郭大哥的脑袋“嗡”地一声。“在我的印象里,白血病就是‘死亡’的代名词,花了大代价,最后人可能还是没了,那还治什么呢?”

郭大哥说,当时,他的情绪很消极,跟妻子表示不想治了,回家算了。可看着妻子一边哭着一边劝他别放弃的样子,于心不忍,还是答应再看看。去年年底,在妻子的陪同下,郭大哥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谭亚敏。

“患者来的时候,人看起来比较虚弱,而且他的血小板很低,有严重的出血风险,情况不算太好。”谭亚敏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很高,目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这种疾病的唯一办法。

谭亚敏介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优选供者是亲兄弟姐妹,如此才有全相合(HLA配型10个点位完全匹配)的可能,这一概率大约在25%。而如果是父母或者子女同样可以移植,但配型只能达到半相合,疗效也很好,但移植风险会更高。

“我们不帮你谁帮你?”

知道这个消息后,郭大哥却犹豫了。他是家里的老四,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但年纪也都不轻了,先不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捐献,捐了造血干细胞后,对他们的身体是不是会有影响?郭大哥有点开不了这个口。

巧的是,不久之后,郭大哥的二姐打来电话问情况,了解到配型的事情,先在电话里把弟弟“教训”了一顿——“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我们不帮你谁来帮你?等着,我马上来。”

就这样,郭大哥一边接受化疗控制病情,一边等着配型结果。幸运的是,郭大哥和二姐的配型结果显示,10个点位全部配上,若是进行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会很好。

相比起淡定的二姐,在决定接受移植前,郭大哥反复向谭亚敏确认,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否会影响身体。“我跟患者和他的二姐说,在移植前,需要先给捐献者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在确保捐献者健康状况的前提下,才会考虑移植。另外,如今的移植技术非常成熟,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需要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器。供者的血液抽出去,经过机器精准提取造血干细胞,其余血液仍然会回输到捐献者体内。而且,造血干细胞会持续增殖和更新,不是说捐献了就变少了。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健康人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我相信未来能活得很好”

一切准备就绪,上个月,郭大哥在无菌层流室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的那天,我们都注意到患者在流泪,担心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结果他说是想到姐姐和医务人员为他的付出,越想越忍不住。”谭亚敏说,整个移植的过程都很顺利,移植后一周,达到清髓效果;移植后第13天,造血干细胞植活成功,血细胞逐渐恢复;移植第18天,各项指标良好,可以从无菌层流室出仓并回家。之后,只需要定期复查,按医嘱服药即可。如果一切顺利,半年至一年后便可以停药。

今天,是郭大哥接受移植后的第18天,也是他出院的日子。一大早,妻子便等在了层流室的门口。

走出层流室,看着迎面走来的郭大哥,即使是戴着口罩,通过那一双微微眯起来的笑眼,也能感受到他的好心情。

“说实话,一开始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还能活下去,是谭主任一次次耐心开导我,告诉我没关系,这不是绝症,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我也很感激姐姐,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有我的妻子和家人,都一直照顾、牵挂着我……现在,我相信未来能活得很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