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天有所学校宣布:一二年级不背书包上学!作业怎么办?课本放哪里?可行吗?

2021-03-01 18:17:00 2061阅

都市快报讯新学期开始了,神兽们都背起书包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可是今天杭州却有一所学校对孩子们说——以后不用背书包上下学了!

这是啥情况?小狮妹赶紧去打探了一下。原来,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将在新学期发起一场“书包改革”,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周一到周四可以不背书包上下学!

孩子不用背书包了?那课本放哪里?作业怎么办?这个做法可行吗?

小伢儿的书包太重了!

小狮妹联系了江南实验学校小学教学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冯丽娜,冯老师说,关于一、二年级学生放学不背书包上下学的设想,其实从上个学期就开始构思了,学校教学处和德育处讨论研究了好几个月。

“最早提出这个想法,是因为发觉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了。”早上在校门口值日时,经常看到一二年级的孩子,人小书包大,小小的个头,背着一个巨大的书包,有些甚至还用上了那种带轮子的箱式书包。

杭州某小学一年级女生的书包

因为书包比较重,家长来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很多都是爷爷奶奶代为拿书包,送到校门口了再把书包交给孩子,家长也跟老师抱怨“小伢儿的书包太重了!”很多老师也在班里突击拎过几个孩子的书包,确实有点重的,这样的书包每天背着上下学,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脊柱发育、肩颈健康,是很不利的。

老师们平日里也观察过,低年龄段的小朋友,前一天带回家的东西,再背回来时经常缺了这个,少了那个,而书包里却装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整个书包鼓鼓囊囊。

有家长给二年级学生的书包称重,显示5.3kg

那不背书包之后,学生的课本放在哪里呢?冯老师说,教室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书包柜,周一到周四,孩子的书包、学具、美术用具等可以全部放置在教室中。每周五放学后,可以将课本、作业本带回家学习整理,进行预习、复习,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调整下周的学习安排。

敢改革是因为有基础

之所以敢提出“不背书包回家”这样大胆的构想,是因为学校在“轻负高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学校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的规定,定期进行作业常规教学检查,‘老师有没有额外布置作业’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必查项目,是一项‘硬杠杠’。”因此,低年级学生回家没有书面作业,已经成为一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共识,执行了很多年。

“我们要求课堂作业在学校里都做完,不需要带回家,作业在校内‘天天清’,所以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背不背书包回家,并不影响作业的完成情况。”

不过,学校也表示,尽管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在江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新学期执行“不背书包上下学”之后,对于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校的这份《试行设想方案》中,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实施建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习题精讲、精练、精批;教研组(备课组)提升教研水平,统一思想、精心备课、设计校内高质量练习题。

“学校办学至今,一直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理念,一二年级放学不背书包回家的设想,是践行减负理念,切切实实迈出的一步。”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不背书包,回家做什么?

不背书包上下学,并不是说孩子可以“放羊了”,可以不做作业了。一、二年级学生放学时间比较早,回家之后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孩子回家之后做什么”是学校在制定计划时,研究讨论得最多的。

在试行方案中,学校将课内外阅读、体育锻炼、自主学习三个方面划上了重点。

阅读方面,建议学生利用在家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亲子阅读等项目,拓宽学生课外知识面,充分地将校内阅读与课后阅读相衔接。“各年级组会基于教育的特征,建立阅读评价体系,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由学校导读,推进亲子共读,促进孩子真实开展阅读体验。”

运动方面,学校建议学生利用周一至周四的在家时间,尽可能多地开展实践、劳动及体育锻炼等除学科以外的综合素养的活动。学校体育组将策划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实践活动,并制定可实施的操作计划。

余下的时间,学校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逐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对于艺术类、科学类、拓展类的科目,学校会增加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安排校内成果展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幸福指数。

其实,在这个“不背书包回家”的设想刚提出来时,副校长沈颉就私下咨询过一些家长的意见,“很多家长都是特别高兴的。”沈校说,其实不背书包上下学只是一种形式,学校想通过此举,向家长传达“轻负担、高质量”的幸福办学理念,让低段的孩子从小建立起阅读实践的习惯,推动家长关注孩子的人文精神培育和身体健康成长。

新学期开学后,这场“书包改革”就将逐步推进,沈校表示,如果执行过程顺利,学生、家长呼声高,今后就将形成学校办学惯例,一直推行下去。

这场“书包改革”,你觉得可行吗?欢迎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想法!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林佳琦
展开全文阅读

分享到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