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评代表:我是都市快报的记者,我直接提问市场监管局的领导,长期以来杭州有很多开淘宝店的群体,现在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开店,很多刚开淘宝店的人是在家里开的,不具备注册工商登记所需要的营业性场所,这种情况下迫使很多人不得不想办法掏钱买地址,而且买地址每年要交年检费,这样做不大做不强,优秀的企业优惠政策享受不了,能否为这些群体开通另外的申领营业执照的绿色通道,或者是出台更加有人性化的政策?

杭州网推荐

男主持人:我们在采访当中,记者也感受到这块的问题是最多的,因为确实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遇到的问题也非常多。我要这么问下去,台上所有嘉宾都可以说一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点嘉宾的名字,如果大家有问题也可以继续提出来。现场民评代表有类似的问题要提,我们也给时间。

民评代表:我是都市快报的记者,我直接提问市场监管局的领导,长期以来杭州有很多开淘宝店的群体,现在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开店,很多刚开淘宝店的人是在家里开的,不具备注册工商登记所需要的营业性场所,这种情况下迫使很多人不得不想办法掏钱买地址,而且买地址每年要交年检费,这样做不大做不强,优秀的企业优惠政策享受不了,能否为这些群体开通另外的申领营业执照的绿色通道,或者是出台更加有人性化的政策?

冯世联:这个问题非常好,各个网店要不要登记、怎么登记,一直很有争议,社会也很关注。电子商务法刚刚出台,明年1月1号要执行,除了小额零售和小工艺品之外其他都要工商登记,我们现在也在密切调研和走访一些企业,评估政策实施以后可能的情况,跟总局和省局也在保持积极的沟通汇报,总的各方面还是比较支持。我们的想法两个方面,这个电子商务法实施以后,如果本身有场地在实体经营的,我们还是鼓励他到经营所在地办营业执照,如果没有场所和条件不具备的,我们想根据审慎包容、鼓励发展的原则,公平开放,不增加他的负担,这三个方面来考量,我们想做一些制度创新。一个是以后的店,我们觉得可以是无址化全程无街面的,全程网上办。第二个是场地放宽,目前我们想创新的是原来的经营地址营业执照一定要有实体地址,我们想创新的变成网络地址,网络店的ID,比如说在淘宝开店的是淘宝ID,这是唯一对应的地址,网上查得到的。另外我们想留一个通信地址,实体找得到。第三个是我们发的执照,是电子营业执照,不是纸质的,光是在网上经营就是发电子营业执照。第四个是考虑跟第三方平台合作,因为现在大量的网店是在淘宝网,我们要跟第三方平台建立数据交换、数据对接、联动监管、协同监管的机制,事中事后还要对网店把关。这个系统我们最近正在密切调试,在改造当中。我们的目标是12月中旬,电子商务法实施以前,我们杭州可以发第一批电子营业执照。

女主持人:这是真正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便了但是也不能放松监管,要跟第三方平台联动起来。

冯世联:要保持杭州电商的领先优势、集聚经验,杭州也要创造一些可复制的经验,如果阿里成功了,另外第三方的平台也不是问题。

男主持人:虚拟上面可以开虚拟的店,也可以获得一样的服务。由于时间问题,这一轮答复到这儿,也请大家来做个评价,这轮不是说对谁不满意,而是刚才政策的介绍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大家觉得哪个还没有说清楚,你觉得他刚才介绍的还是不满意的,也做出您的选择来。由于部门比较多,列不全。

女主持人:刚才做回复的部门,请大家进行投票。经信委蔡主任,简单说一下。

蔡德全:说明我刚才的介绍还不是太清晰,我在这里再更正两个事,第一个事情是关于企业的政策,尤其是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的政策,从浙江省到各个地市都有一样的平台,叫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它有一个电话特别好记,96871(就来帮企业),全省统一的。刚才涉及到工业和信息化的企业,大家打这个电话可以实时了解到。作为精心部门来说,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企业。

女主持人:这个回答前面还是很到位了,我听到台下已经在说了。接下来也请两位评论员做补充点评。

方益波:杭州市有很多优惠政策,对大企业、小企业、创新创业,这方面是杭州重要的优势资源,可以说很有名。但是刚才看了这个片子,说实话感到很遗憾,没想到在我们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创业企业要去寻找政府的优惠政策,还要采取这么简单的刀耕火种般的、农耕文明般的方式,这个确实对不起我们杭州作为信息经济弄潮儿的城市这样一个地位,说实话另人感到很遗憾。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体现我们城市的优势,但是这些东西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这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可能我们有过很多政策,我们对外宣传,我们拿出去说,我们看上去已经很光鲜了。但是企业、老百姓、创业人群,有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这些,这才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刚才台上的这些领导同志,讲得都挺好的,有的讲到了要让窗口的人员有更丰富的业务知识,人家来问都知道。有的说要采取一些技术化的手段等等,这些我觉得这些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听说的。但是听说之后为什么到现在,我们看到片子里的结果还是这样,我觉得应该每个领导同志都要反思。这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是我们相关部门都有关系的。如果我们真正有店小二的精神,如果我们是设身处地来为企业着想的,能够急他们所急的,怎么能够让这些办事的人群去翻这样浩如烟海的资料库靠天吃饭,运气好找到了就享受到了,运气不好找不到就没了,运气好找到之后又过期了也没有。政策也是有保鲜期的,投资是有风口的,迟到的优惠就不是真正的优惠。所以我们讲阳光雨露、茁壮成长,阳光雨露是政府来提供的,不是求来的也不是找来的,是普降万物的,大树享受到,小草也能享受到。所以归根到底,一方面是要形式创新,我们是智能治理的代表性的城市,我们要在这方面有创新,能够让企业自己匹配到,一方面要有人力资源的更新,另外一方面也要有机器换人的思路。还有一方面是要有足够的态度,就两个字,一个是实,实实在在,一个是诚,只有足够实才能体现我们足够的诚意,只有足够的诚意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陈华胜:政策得不到普及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就像大自然的风如果不能转化为风能,就不是动力。对企业来说,确实要自己找到风口,就像我们刚才滨江区的张玮区长说的要自己找,也要找政策,这个非常好,客观的一分为二在说话,要自己找到风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也要吹到各个角落。刚才大家都讲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但是我听了还不太满意,因为风口太多就不知道站在哪个位置,我很难把握这个风口,尽管我们刚才经信委的领导说了,96871,这是工业和信息化企业,其他企业怎么办?事实上我们要做到统一发布容不容易?很容易,我们现在去开个会马上要建个朋友圈,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个朋友圈里发布。我们杭州市里能不能突破?所有的企业信息是不是汇总到了数据资源局范局长这里,如果要在范局长这里做到信息推送有没有可能?

范永晨:我回应一下,刚才这个题目实际上非常大,涉及到政策碎片化、信息不对称、服务不深入等等。

男主持人:这个大朋友圈能快速建起来吗?

范永晨:原因非常复杂,说到底,如果要把这些企业政策真正落地,可能作为我们每个部门来讲,要树立一个整体政府的理念,加强政策的整合,还有要加强宣传,另外就是深入的服务,比如刚才有位区长讲到的深入的服务这些,我们在服务的平台上面要进行受理。另外还有数据的支撑,我们这些企业的政策,和我们政府的政策有没有贯通。

男主持人:简单说就是能否这样汇聚起来呢?光资料汇起来简单,但是服务呢?怎么转成大风口?

范永晨:现在我们各个部门,去年我们统计899个系统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现在我们都能做到信息的互通共享,但是前提是这样,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应归尽归,是这样的趋势。去年我们到10月底,我们全是来自于政务系统的数据归集近400亿条,但是我们这里归集的数据,政务这块能够全部做到归集,但是行业的数据、企业的数据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

男主持人:完全对接还做不到。

范永晨:这是来自互联网的数据,我们现在是政务这块的数据,能够实现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