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情就是目的地!”萧山金利浦民间救援队逆流而上,转移千余受困群众

杭州日报推荐

杭州日报 7月25日中午,经历了一天一夜的紧急救援,萧山区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主任黄亮亮总算能腾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

昨日,受强台风“烟花”影响,萧山南部多个村庄内涝严重。发生险情后,作为首批进入当地的民间救援力量,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的165名“逆行者”奔赴险情紧急的进化镇、河上镇、戴村镇,凭借专业的救援设备、丰富的救援经验、充沛的救援热情,在洪流中转移被困群众千余名。

凌晨五点,挺进吉山

24日凌晨5点,大雨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天色也比往常要更暗一些。

黄亮亮所在的萧山区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接到进化镇专职消防中队指令,吉山村内涝严重且有民众被困,需要紧急支援。

成立于萧山区浦阳镇的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是全省首家民办公益性消防机构,多年来承担着萧山辖区所有镇、街和杭金衢高速公路萧山段的灭火救援和突发应急事件救援任务,是萧山民间救援队伍里的一面旗帜。

“三个驾驶员一路都是100多码跑的。”因为熟悉路况,仅十多分钟后,黄亮亮在内的15位“先遣部队”便带着3辆器材车、20个水泵和2艘冲锋舟抵达吉山村。

此时,村书记向他求助,“还有几位不愿意出村的老人需要转移。”

“当时水流太急了,即使配备有水上动力的冲锋舟也进不去。”黄亮亮和队员们当即决定,徒步挺进!

就这样,穿上救生衣、拉起绳索,靠着墙边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他和队员们敲开了一户一户村民的大门。

救援队搭成人梯“破门”

救援途中,听说靠近巷子口的一户老太太还在家中被困,黄亮亮叫上四名队员火速前往。

老人家门前的巷子很窄,离救援地点越来越近,黄亮亮也感觉脚下的水流越来越急,甚至有些站不稳。

“当时老人家的铁皮大门被水浸泡,根本打不开。”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搭成人梯,从大门上跨过去。”

好不容易“破门而入”,屋里老人的情绪又让黄亮亮和队员们犯了难。“老太太的家刚装修,除了全新的家具,还有一台新购置的65寸液晶电视,她希望我们能保住她的电视机。”

一开始,黄亮亮和队员们尝试努力将液晶电视举过头顶,但是还没走出屋里的大门,巷子里湍急的水流就把队员们冲了回去。

“什么都不重要,命最重要!”在多名队员的反复劝说下,老人终于放弃了“执念”。

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黄亮亮和队员们拉住绳索一字排开,他们并把老人护在中间,前面的队员负责“探路”,后面的队员负责“垫后”,一步一步将老人送往安置点。

暗流汹涌,曾因右手抓空掉入水中

在整个救援过程当中,吉山村只是他们的第一站。黄亮亮说,很多时候他们的救援没有确切地点,“险情就是目的地。”

24日上午10点左右,接到河上镇桃里村爆发山洪,急需支援。黄亮亮和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决定分流一部分力量往情况更加严重的地方挺进。

中途经过下门村时,听说那里也有30多位村民被困,黄亮亮和队员们又临时决定先在下门村救援。借助冲锋艇,黄亮亮和队员们再次挺进下门。

“我们到时水位已经涨到胸口,村民家的一楼大多被淹,打开门的时候,一楼的家具都是漂浮着的。”黄亮亮回忆,下门村的情况比吉山村更危险,“水位高、水流急,而且暗流汹涌。”

救援过程中,黄亮亮还曾为了固定冲锋艇试图抓住村民家的窗户,结果右手抓空掉进了水里。“掉下去根本游不动,感觉有东西使劲往下拽我。”当时,多亏身边的队员合力营救,黄亮亮才脱险。

一艘冲锋艇一般可以坐六个人。黄亮亮说,为了更快转移更多的群众,即使面对汹涌的暗流,救援队里一些水性较好的队员仍然主动要求下水,用自己的身体“人工驱动”船只。

救援时间紧迫,在下门村转移完30多名被困群众,黄亮亮和队员们又匆匆赶往下一站。“饿了就是拿点车上的压缩饼干吃。”直到当天晚上六点多,因为汽油耗尽,黄亮亮和队员们只得把车开进加油站。加油的这十几分钟,是他们全天仅有的休息时间。随后,他们便又向着黑暗前行……

坚守一线,救援不停

今天早上七点,来不及调整休息,萧山区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又在浦阳镇等地坚守一线。

洪水过后,他们的任务从“救人”转为“排水”。“现在我们全部队员都在外面帮助当地排水。”黄亮亮说,队员们平均一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大家两人一组“守”一个水泵,“基本上已经抽了一天一夜。”截至昨天24点,救援队共计排水量约为64200方。他们与时间赛跑、跟险情抗争,只为在第一时间汇聚成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值得一提的是,与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并肩作战”的,还有当地镇街、村社组成的“冲锋队”。在浦阳镇,当地应急小组全体成员、联村指导组与各村社、各单位负责人正在针对水位高涨点位、安全隐患点位等巡回检查,并落实“三小时一报告”制度,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当地还针对苗木受灾、道路受淹等情况,及时开展沟渠清理、排水疏通,加设安全标识,消除积水带来的二次隐患。

坚守一线,救援不停。从民间救援队,到当地“冲锋队”,他们都是浑浊水面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更让人们看到了每次紧急救援中迸发的正能量。